简体 繁体
投稿方式|加入收藏| 西财大主页
首页 > 媒体西财大 > 正文
媒体西财大
媒体西财大

[陕西日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努力创建特色鲜明的财经大学

发布日期:2009-07-01点击量:

——西安财经学院党委书记杨学义教授访谈

七年前,西安财经学院在合并组建中诞生。七年来,经过自强不息的艰苦努力,这所学校实现了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校园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历史性突破。成为我省一所财经特色鲜明和具有教学科研实力的高校。日前,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办人民满意的大学活动中,记者采访了该校党委书记杨学义教授。

  杨学义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平稳地度过了合并期并稳步发展,近三年快速发展的势头开始凸现:2006年学校获准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取得了统计学、企业管理、财政学、产业经济学和经济法学5个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08年,学校整体迁入了长安校区。今年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学校党委确定了“坚持内涵发展,创建特色鲜明财经大学”的科学发展载体,学校发展又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全国统计系统1/9县以上业务骨干来自西财,陕西县

      以上财税干部70%是西财毕业生。我们要努力培养更多富

      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专门高级人才

   

  西安财经学院是一所很有特色的学校。说到学校的毕业生和校友,杨学义自豪地说,学校建校半个多世纪以来,为国家特别是西部地区输送了一大批优秀人才,用人单位普遍反映西安财经学院的毕业生在单位诚实守信,专业基础扎实,作风朴实,吃苦耐劳,能留得住,也干得好。学校毕业的4万名本科毕业生,大多数已成为所在单位的业务骨干和中坚力量,有的正处在重要领导岗位。据统计,全国统计系统1/9县级以上的业务骨干出自西安财经学院,陕西省县以上财政、税务、统计系统的局长、副局长有70%以上由西财的毕业生担任。

  杨学义说,我们的办学资源和专业特点决定了西安财经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应用型专门人才。多年来,学校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自身条件及发展潜力,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将培养目标定位为“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适应经济社会与科学技术发展要求,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近年来学校先后投入1100余万元,改善新办专业办学条件,并专项投入60余万元用于新办专业培养方案、课程、教材、教学大纲等教学基本建设。加强对专业、课程的评估,大力推进名牌专业建设和精品课程建设,不断提高整体教学水平。

  学校现建有中央与陕西省共建的22个基础实验室(中心):金融与证券投资实训中心、财税信息化管理试训中心、企业策划与设计实训中心、ER实训中心、大学物理实验室等。建有12个特色优势实验室:宏观经济运行分析实验室、政府统计网格实验室、管理工程实验中心、公共管理实验室、成本控制与管理实验室、统计信息技术开放实验室和人力资源测评试验、财税管理综合实验室、工程管理综合实验室、文化资源与文化创意实验室、法学综合应用实验室、军民结合创新发展与管理实验室。我们校内外还建有102个教学实验基地。

  杨学义说,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高等学校办学的生命线和永恒主题。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学校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依据学校定位和发展目标,坚持“改造传统专业,扶持新办专业,打造名牌专业,培育特色专业”的专业建设思路,不断加大专业建设力度。学校以统计学、管理科学与工程、财政学、经济法学4个省部级重点学科为依托,建成了统计学、金融学、法学3个省级名牌专业及经济学、财政学、会计学、市场营销、工商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优势专业。现有本科专业24个,其中经济、管理类专业16个,占本科专业总数的2/3,新办专业11个,分布在经济学、管理学、文学、理学、工学、法学6大学科门类,形成了以经济、管理为主,经、管、文、法、理、工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结构与布局。据统计,新办专业毕业生学位授予率为92.4%,学生对课程设置的满意度为75.9%,对教学质量的满意度为81.2%。新办专业学生就业率高,近三年来毕业生就业率都在80%以上。今年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们学校毕业生签约率截至5月底已经达到72.66%。

  学校鼓励和引导学生参与科研和创新活动,制定了《大学生从事科学研究活动管理暂行办法》等规章制度,对学生申请的科研与创新活动在人、财、物上给予大力支持,并指派教师进行指导,为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环境。学校每年举办“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大学生数学竞赛”、“大学生英语竞赛”、“大学生科技活动月”和各类学术征文、科技作品竞赛等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室内设计大赛”、“‘CCTV’杯英语演讲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等学科竞赛。近三年,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国家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20项、三等奖18项,省部级一等奖6项、二等奖15项、三等奖20项。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150余项,在学术期刊公开发表论文75篇。2003年以来,统计学专业共有20名学生参加全国统计学学士优秀论文评奖活动,其中8人获奖。

  高质量的人才培养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西安财经学院已成为广大考生报考的热点高校之一,近年来考生报考率在陕西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

  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学校以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在学科、专业的布局设置上凸现财经特色,决定在实施平台和模块相结合复合型结构模式,并从2009年秋季开始在部分专业推行“22”大类教学改革,实现“大类招生、分段培养、学术并重、

适应市场”的目标。

   

        突出地方财经高校的特点,进一步增强服务区域经济

      社会的能力。让学校成为解决陕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

      智力源和人才库

    

  杨学义说,为经济社会服务是现代大学的基本功能与使命,也是高等学校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和依据,服务区域社会经济是地方高校发展的必然选择。学校注重突出实践特色,把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与服务地方紧密结合起来,发挥学科优势,主动为地方经济服务。2007年学校获陕西省软科学项目立项19项,2008年获陕西省软科学项目立项20项,连续两年名列全省高校第一。在这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我们认识到,我们在服务社会的方式和内容还需进一步开拓创新。为切实增强我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能力,为建设西部经济强省作贡献,学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确定了“落实服务定位,增强我校服务陕西经济发展的能力”校级重点调研课题,面向全校公开招标,对中标课题,学校安排专项课题研究经费。通过重点课题调研,在全校确立“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理念和格局,整合校内外各种资源,发挥校内外各方面作用,使学校的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形成良性循环。把学校建设成为培养国家和陕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需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成为解决陕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思想库和智力源。

   

        坚持内涵发展,着力学术平台建设,努力创建特色

      鲜明的财经大学,早日实现更名“西安财经大学”目标

    

  杨学义说,在这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学校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坚持内涵发展大讨论为载体,围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学科建设、完善管理体制机制,突出办学特色等问题,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大讨论。通过大讨论,广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对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如何推进内涵发展、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如何将西安财经学院建设成特色鲜明财经大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提出了下一步更名大学的工作,决定经过三年左右的时间,着力学术平台建设,以申报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等一级学科硕士点、扩大研究生规模和争取高等级教学成果、高等级科研成果奖项为突破口,走学术实力更名、特色更名、创新实力更名的“实力更名之路”,早日实现更名“西安财经大学”的目标。

  我说的下一步的学术实力更名,首先是加强学科平台建设。这里的学术平台建设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学科平台建设,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带动学校发展全局,主动适应高等教育与科学技术的规律和趋势,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重点建设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等优势学科,重视经济学与管理学的基础学科地位,推进经、管、文、法、理、工等学科协调发展,加快发展新兴交叉学科,推进学科交叉与融合,逐步形成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学科体系。二是学术交流平台建设。大力开展人文论坛和名师论坛等高水平讲座、名师示范教学、教学经验交流和产学研学术合作、国内外学术交流,加强与国外30多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合作与交流,建立多元合作平台,营造学术创新氛围。目前我校已经与国家和省统计局、国家和省科技厅、国家和省国防科工委、国内外70多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与交流关系。三是学术研究平台建设。我们要实现与国家统计局、中共陕西省委统战部,省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省科技厅、国防科工委、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等共建,成立建设1个国家产业研究机构、6个省级研究机构。其中国家级科研机构包括: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发展研究中心;省级研究机构包括:陕西省统计研究中心、现代企业管理研究中心、陕西省国防科技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现代企业管理研究中心、陕西省统一战线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心、两岸高校中国文化交流研究中心。

  我们的学术平台建设有力地促进了科研工作。2002年以来,学校教师先后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8708篇,其中核心期刊发表2395篇,在权威期刊及被SCISSCIEIISTP检索103篇,被CSSCICSCD检索600余篇,出版专著68部。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313项。34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以上优秀科研成果奖励,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数量已经居全省同类高校前列。学校的科学研究发挥了切实有效的参考作用,被省和中央有关部门采纳,得到省、部和中央领导批示。

  谈到师资队伍建设,杨学义特别强调,大学并不是只有大楼,而是要有大师。建设特色鲜明的财经大学,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近年来,学校对人才强校的认识有了一致的深刻认识。2004年,学校党政联合发布了《中共西安财经学院委员会西安财经学院关于实施“人才强校工程”的决定》。学校制定了人才引进的整体规划,分层次、分阶段地大力引进高素质人才,特别是重点引进高学历、高层次、高水平人才,尤其是有海外学术背景的人才,不断改善师资队伍结构,同时鼓励教师在职攻读博士研究生,搭建海外师资培训平台等措施,多渠道打造师资队伍素质。2006年新一轮干部聘任我们选拔了一批年轻的博士、教授充实到教学和管理的关键岗位。截至2008年底,学校引进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248名,目前学校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人数达到50多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占教师队伍的55

以上。计划到2010年“十一五”末,教师队伍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比例达到70%以上,其中博士要达到200名。

  杨学义最后说,这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让我们更加明确了办学的定位和方向,更加坚定了我们创建特色鲜明的财经大学目标。(鸣  琦)

                                          ——《陕西日报》2009年6月30日第五版

作者:     来源:西财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