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繁体
投稿方式|加入收藏| 西财大主页
首页 > 媒体西财大 > 正文
媒体西财大
媒体西财大

[中国信息报]中国与中亚国家能源合作的现状与未来(中)

发布日期:2017-03-19点击量:

 

三、中国与中亚国家能源产业全产业链合作的基本思路

基于欧盟、北美自贸区以及东盟等区域经济组织的发展经验,其主流演进路径都是“贸易合作—初级产业合作——全产业链合作——区域经济合作”。中国与中亚国家的能源合作经过近20年发展,在初级产业合作领域已经接近饱和,如何能够将能源产业合作延伸到全产业链,是未来实现中国与中亚国家区域经济全方位合作的关键一步。

1. 勘探开采业

中国油气资源探明储量的80%以上属于陆相含油气盆地,成藏条件较差,大多属于低丰度、低渗透岩性地层。经过近50年的勘探积累,中国已经形成一套陆相生油理论和油气勘探开发配套技术,包括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技术、油田注水开发及聚合物驱油三次采油技术和中深层稠油开采技术等,在国际处于绝对领先地位。虽然中国在海相油气资源勘探领域起步较晚,但是由于鄂尔多斯盆地属于典型的古生代海相沉积,自上世纪末,随着对鄂尔多斯盆地油气资源的大规模开发,中国对海相油气勘探技术进展迅速,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十二五” 期间,中国原油产量由2011年的2.03亿吨上升到2015年的2.17亿吨,仅次于俄罗斯、沙特阿拉伯和美国,居世界第四位;中国天然气产量由2011年的1025亿立方米上升到1379亿立方米,仅次于美国、俄罗斯、伊朗和加拿大,居世界第5位。

中国不仅石油天然气产量居于世界前列,而且油气资源开采成本控制也具有世界先进水平。中国石油勘探开采成本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中国石化的勘探开采成本也已经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表8 2014年石油公司上游成本比较

勘探开发成本

(美元/桶)

BP

壳牌

雪佛龙

康菲

中石油

中石化

33.57

17.88

38.99

20.43

23.72

41.06

操作成本

(美元/桶)

BP

壳牌

雪佛龙

康菲

中石油

中石化

12.72

15.37

16.32

11.75

14.75

19.37

                                               <span color:black;" style="font-size:12pt">数据来源:各公司年报 

中亚地区的哈萨克斯坦大部分油区、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环绕里海,属于典型的海相油气成藏区,而哈萨克斯坦的阿克纠宾油区、南图尔盖油区、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的油气资源则属于陆相油藏区,中国是世界上唯一具备海相和陆相先进勘探技术的国家,与中亚国家的油气勘探合作具有先天优势。

    2. 炼油加工业

 “十二五”期间,中国炼油能力从2011年的5.4亿吨大幅增加到2015年的7.1亿吨,其中,加工高硫原油的能力达到1.35亿吨,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中国石化的镇海石化、茂名石化和中国石油的大连石化炼油能力都已经超过2300万吨,先后跻身世界前20大超级炼厂之列。2015年,中国原油加工量为5.22亿吨,成品油(包括汽油、柴油、煤油)产量为3.38亿吨。根据规划,2017年,中国油品加工质量将全面升级到国V标准,硫含量从50微克/克降至10微克/克,达到欧V的国际先进标准。

 衡量一国炼油加工能力的标志有两个:一是原油二次加工能力;二是炼化一体化水平。

(1)原油二次加工能力

世界原油总的趋势是油质变重变劣,硫含量、金属含量越来越高,而市场对轻质石油产品、低硫和无硫的清洁燃料、优质石油化工原料的需求却不断增加。因此,配备足够的深度加工能力和加氢去硫能力已经成为全球炼油企业发展的趋势。欧美发达国家炼厂的加氢处理能力已经超过炼油总能力的50%。中国在“十二五”新建和改建炼厂时,重点考虑二次加工能力和炼油装置适应能力,2015年,中国炼厂的二次加工能力占炼油总能力已经超过30%,其中,中国石化炼厂的加氢处理能力已经超过50%,达到世界炼厂先进水平。

(2)炼化一体化水平

根据国际经验,炼油是石化产业发展的基础,采取炼油、乙烯、芳烃一体化联合布局,原油加工产品附加值可提高25%。“十二五”末,中国已形成23套炼化一体化联合装置,其中14家企业达到了千万吨级炼油、百万吨级乙烯一体化的国际先进标准。镇海石化自主设计制造的的炼油、乙烯、芳烃一体化已经达到年加工原油2300万吨、年产乙烯100万吨、年产芳烃100万吨的规模,一体化率超过25%,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2015年,中国11项主要原油加工技术经济指标包括综合能耗、综合损失率、单因耗能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表9 中国石油企业原油加工技术指标

指标

2010

2014

2015

中国石油

中国石化

中国石油

中国石化

中国石油

中国石化

轻油收率

76.60%

75.79%

78.60%

76.50%

79.14%

76.88%

综合能耗

(千克/吨)

66.17

58.25

64.88

58.8

64.02

57.2

综合商品收率

93.88%

95.09%

93.90%

94.98%

93.76%

94.78%

加工损失

0.59%

0.57%

0.47%

0.48%

0.42%

0.44%

单因能耗

(千克/吨)

9.81

9.28

8.75

8.3

8.34

8.81

                                 数据来源: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

目前,中国炼油能力已经出现了严重的产能过剩,按照85%的国际炼厂合理开工率计算,2015年中国已经出现了近1亿吨的过剩产能。炼厂开工率2015年已经下降为71%,远远低于80%的生产警戒线。

长期以来,中亚国家炼油业发展缓慢,炼油厂大多建于前苏联时期,设备老化,技术落后,原油加工能力差,成品油消费大量依赖进口。

哈萨克斯坦现有三大炼油企业:奇姆肯特炼厂、阿特劳炼厂和巴普洛达尔炼厂,设计年处理能力分别为500万吨、600万吨和750万吨。这三座炼厂均为最基本的燃料型炼厂,以常减压蒸馏装置和简单的催化重整装置为主,其油品质量仅能达到欧II标准。哈萨克斯坦三大炼厂由于设备陈旧,无法炼制高标号的汽油和航空煤油,航空煤油的40%和高辛烷值汽油的60%需要进口。

                   表10 哈萨克斯坦成品油进口依存度

 

消费量(万吨)

进口量(万吨)

进口依存度(%)

汽油

410

140

34

AИ-98

2

2

100

AИ-95/96

19

9

47

AИ-92/93

270

100

37

AИ-80

100

20

20

航空煤油

50

20

40

柴油

450

40

9

重油

90

-230

净出口

数据来源:《天然气与石油》2015年第4期

3.石化和大化工业

2015年,中国石化和大化工行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2.74万亿,居世界第一位,其中石化工业主营业务收入为3.5万亿元,大化工业主营业务收入为9.24万亿。

2015年中国主要化工产品总产量为5.50亿吨,其中,基础石油化工产品中的苯产量为783万吨,乙烯产量为2121万吨,分别位居世界第一位和第二位;一般石油化工产品中的化肥产量为7627.3万吨,纯碱产量为3028.1万吨,五大合成树脂的产能为7713万吨,实际产量为5322万吨,约占世界总产量的30%;合成纤维产能为6470万吨,实际产量为3930万吨,约占世界总产量的75%;合成橡胶产量为312万吨,约占世界总产量的16%。均居世界第一位。

衡量一国石化行业发展程度的标志包括乙烯装置平均开工率和乙烯联合装置平均规模。2015年世界乙烯装置平均开工率为88.5%,而中国乙烯装置平均开工率为92%,尤其中国石化乙烯装置平均开工率为105%。

2015年世界乙烯装置平均规模为60万吨,中国石化的乙烯整体联合装置平均产能为67万吨,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但是中国石化行业产业链结构不均衡,成品油加工业占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整体结构的35%;基础化学原料制造业占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整体结构的17%;一般化工产品加工业(包括肥料、农药、橡胶、合成材料、专用化学品等)占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整体结构的45%,而高端石油化工制造业占比不到3%。

中国大化工中的氯碱、化肥、轮胎、合成材料等行业存在严重产业过剩,国际产能合作需求十分迫切。2015氯碱行业装置开工率仅为65%,化肥工业装置开工率为67%,轮胎工业装置开工率60%,合成材料行业装置开工率为65%。

中亚国家的石化行业基本处于空白,石化产品主要依赖进口。由于石化工业是一国工业化的重要推动力,也是能源产业链条中的高附加值环节。因此,中亚国家必然会积极发展本国石化工业。如哈萨克斯坦发布的“对哈萨克斯坦2015—2019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测”中,提出大力推进石化产业发展,打造有竞争力的石化产业体系。

4. 专用设备制造业

2015年,中国共生产石油钻井设备23.6万台(套)。其中,自升式钻井平台产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一,中国生产的陆上钻机、钻探管、钻头、模块、泵和阀门等石油钻采设备成本仅为欧美企业成本的一半。中国目前已经形成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石油钻井设备制造商,例如宏华集团是全球第二大陆地钻钻井设备制造商,海隆控股是全球第二大钻杆制造商。

2015年,中国生产炼油化工一体化设备216.9万吨。其中,中国大型炼油装置国产化率已达到90%以上,在乙烯工程成套装置国产化方面,100万吨/年成套设备国产化率达到85%,装置中的关键设备“三机”(裂解气压缩机、乙烯压缩机、丙烯制冷压缩机)的国产化率达到80%,是国际少数能自主设计制造100万吨乙烯、100万吨芳烃联合生产一体化装置的国家。

截止2015年底,中国油气管道总里程累计约为12万千米,居世界第三位。其中天然气管道7.2万千米,原油管道2.5万千米,成品油管道2.3万千米。

目前,中国油气管道材料和关键设备国产化率已经达到90%以上,建设中亚天然气管道、西二线、西三线所需X70、X80 钢管全部实现国产化,天然气长输管道的三大关键技术设备:高压大口径全焊接球阀、30MW级燃驱压缩机组和20MW级电驱压缩机组全部国产化。

中亚国家的油气资源运输主要依靠管道运输。为了实现油气资源出口多元化,未来十内,中亚国家纷纷提出铺设长输油气管道规划,例如土库曼斯坦提出2018年完成TAPI天然气管道项目,该项目总长1800公里,造价100亿美元;哈萨克斯坦提出2020年修建跨里海石油管道,总长739公里。因此,中国与中亚国家在管道材料及关键设备制造、管道架设和维护服务等方面合作前景广阔。

 

作者:     来源:中国信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