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创作是心灵疗愈的媒介,既能唤醒创造力,又能滋养内心。为深化“心育+美育”融合教育模式,心理咨询中心依托“一站式”学生社区,推出“指尖生花”主题团辅活动,通过“干花团扇”与“毛线编织”两场工作坊,带领40余名学生体验手作之美,在专注与释放中收获心灵成长。
毛线编织:绕指温柔,织就情绪归巢
4月17日下午,20余名同学在毛线编织中体验“慢艺术”的治愈力量。经济学院心理专干万佳辉以“正念缓解压力”为引导,鼓励大家将当下的心境转化为色彩与纹理——或用明快色调编织愉悦,或用柔和线条舒缓焦虑。从基础针法到自由创作,毛线在钩针间穿梭,逐渐成形为杯垫、手绢、玩偶等小物。活动中,指尖的重复动作逐渐平复心绪,而作品的完成则带来成就感。正如参与者所言:“每一针都是与自己的对话,缠绕的毛线解开了心里的结。”

干花团扇:执扇轻摇,定格自然诗意
4月25日下午,20余名同学在咨询师樊佳欣的指导下,将干花与团扇结合,创作出独一无二的夏日风物诗。活动伊始,大家通过“触”——感受干花的细腻纹理,“嗅”——捕捉花瓣残留的淡香,“观”——观察色彩与形态的搭配,沉浸于自然素材的感官体验中。从构图设计到胶水固定,同学们小心翼翼地将玫瑰、满天星、尤加利叶等干花粘贴于素面团扇上。一柄柄团扇或清新雅致,或绚烂热烈,方寸之间尽显巧思。活动尾声,大家为作品题名“夏至未至”“清风徐来”“花间词”,以扇为媒,寄情自然。

两场活动以不同形式诠释手工疗愈的内涵:干花团扇教会学生捕捉并留存美好,毛线编织则引导他们在“慢创作”中安顿情绪。未来,心理咨询中心将继续探索多元心理育人形式,将劳动教育、艺术表达与心理健康教育深度融合,为学子们铺就一条“发现美、创造美、疗愈自我”的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