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校长 纪宝成
强调办学特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贯传统。办学特色虽看不见摸不着,但肯定有其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我认为办学特色至少可以体现在四方面:
学科结构和学科特色。
这是一所大学形成其办学特色最基本的因素,决定着学校在哪些学科领域为社会服务。中国从清末开始引进西方的教育制度,开始高等教育的研究,完成了由“四部之学”向“七科立学”(有说八科,首为经学)的转变。1912年,民国教育部公布《大学令》、《大学规程》,对大学所设置的学科及其门类作了原则性规定。新中国成立后,50年代初经历一场院系调整,许多综合大学拆分建立了很多单科性学校;进入90年代,大学学科综合性化发展很快,学科结构又有趋同化倾向。
我们要警惕大学的趋同化,鼓励各个学校根据自己的传统、优势、条件和社会需要科学定位、各就其位。即使学校的学科结构类似,也应形成学科特色,因研究方向、优势学科而异,形成自己的学科特色。
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上,充分体现办学特色。
高等学校的学科领域类似,因学校层次和培养目标的不同,也可形成不同的办学特色,如研究型人才的培养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如技术创新型人才和技术扩散型人才的培养。技术创新和技术扩散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后者是把创新的东西转化为成果然后推广,这两类人才我国目前都很缺乏。
学校服务的空间和地域的不同,也能形成不同的办学特色。
不同学校由于体制、办学历史和学科特点,其服务面向和人才培养的走向因空间和地域的不同,也能形成不同的办学特色。学校要纠正一种偏见,不要认为面向全国服务的学校就是一流的,为地方服务的就是二流的。
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学校的文化、传统、办学理念、办学方针,学校的信念和精神,都能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
高等学校的个体组成高等教育的全局。我认为,单个的学校没有特色,也就没有我们高等教育的高水平。办学特色需要得到社会的认可,学校要通过人才培养、社会实践、社会服务等宣传学校自己的定位,获得社会的认可。
学校的办学特色是个性,我们强调其重要性时也不能过头,高等学校不能脱离其共性。关键是目前存在的高等学校办学模式趋同的现象比较突出,不利于形成各校自己的特色,需要加以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