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委员,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新一届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大会,主要任务是总结上一届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工作,研讨新形势下加强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新举措。值此新一届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之际,我谨代表教育部,对新一届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成立表示热烈祝贺,对上一届委员的卓越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谢!
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是教育部设立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专家组织,其主要职责是开展教学改革与建设的研究、指导、评估以及提供咨询和服务。在过去的五年里,上一届委员会不辞辛劳,积极工作,在宏观战略研究、教育质量监控、分类指导、推进教学建设和改革等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我相信,新一届委员会一定会把好的传统保存下来、发扬下去,并且与时俱进,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借此机会,我讲三个问题:
一、站在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高度,正确认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形势与任务
当前,关于高等教育问题的议论很多。如何看待、评价过去几年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成就与问题,准确把握新时期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任务,是当前关于高等教育议论中比较集中的问题。应该说,很多议论、评价是正面的、积极的、建设性的,但是确实有一些议论有些偏颇,缺乏全面深入地分析。怎样才能全面而不是片面地、深入而不是肤浅地评价高等教育的成绩和问题,我看最好的办法是运用科学发展观。
1.从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高度,正确认识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成就
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实施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推进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促使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迈出了新步伐,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
第一,高等教育事业迅速发展,人才培养规模持续增长。到2005年,我国高等教育在学总人数超过了2300万人,高等教育规模位居世界首位,毛入学率达到21%,进入了国际公认的大众化发展阶段。仅2001年至2005年期间,高等教育就为各行各业输送了1397万毕业生,为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现在看来,1999年扩大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重大决策,使我国的高等教育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使我国总人口中接受高等教育人数的比例有了较大的提高,为提高国民素质、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持续和健康发展以及高等教育自身的改革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奠基工程。
第二,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教育部始终把提高教育质量放在重要的位置,采取一系列措施,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稳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应该说,高等教育在前一个阶段快速发展过程中,质量是有保证的,总体情况也是好的。我们实施了“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开展“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的表彰,激励教授讲授本科基础课程;建设“国家精品课程”,经过3年的努力,已评审产生了765门国家精品课程;推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积极开展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教学工作的质量监控得到有效加强;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正式启动;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已批准重点建设180个高职高专实训基地。这些措施的实施,有效保证了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第三,高校科研水平全面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十五”期间,全国高校累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75项,占全国授奖总数的55.07%;国家技术发明奖64项,占全国授奖总数的64.4%;国家科技进步奖433项,占全国授奖总数的53.57%。其中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一项,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2项,后者打破了我国连续6年无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的局面。科技成果转化也取得了新的进展,具有应用前景的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产学研”结合进一步强化,教育与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结合更加紧密,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四,哲学社会科学事业蓬勃发展,许多领域取得可喜成果。我们把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研究工作与全面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紧密结合起来,在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与教材体系建设、人才培养和理论研究等三方面积极开展工作,不断提高建设水平。高校中从事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人员约占全国研究人员的90%,有80%以上的研究成果来自高校,高校已经成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主要力量,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和发展。
第五,国际合作交流日益广泛,高等教育国际地位不断提高。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对外合作与交流不断推进,双边和多边合作交流不断扩大,教育国际竞争力得到提高。我国目前已和英、德、法等26个发达国家签订了学历学位互认协议我国高等学校与世界各大洲著名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开展了“强强合作”与“强项合作”。
高等教育领域的各项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始于20世纪 90年代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从根本上改变了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部门和地方条块分割、重复办学的局面,优化了高等教育资源的配置,加强了学科的优势互补。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高校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成效显著。高校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激发了学校的活力,提高了广大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些改革基本上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有力地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为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从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高度,客观分析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困难与问题
当前,我国正处在体制深刻转换、结构深刻调整、社会深刻变革的历史时期,在这样一个时期,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面临着诸多矛盾和困难。
第一,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和知识贡献的数量和质量还不能满足现代化建设事业和人民群众对于优质教育的强烈需求。一方面,现代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对人才资源开发有着强烈的需求,同时,人民群众对其子女的教育期望值不断提高,对多样化、高质量教育的需求日趋旺盛,让子女有学上、有好学上成为人民群众最大的愿望。另一方面,我国教育的总体发展水平仍然较低,教育资源尤其是优质教育资源短缺,与现代化建设和人民群众的需求相比仍有很大差距。我们现在存在的很多困难和问题,都是从这个基本矛盾派生出来的。
第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刻不容缓。目前高校人才培养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专业设置、课程体系不能很好适应社会需求;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比较弱,创新精神不足;有的学校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陈旧,有的学校学科专业结构不合理,有的学校师资力量和教学设备不足,还有的教师教学不认真,学生意见大。
第三,深化改革的任务还相当艰巨。政府、学校和社会的关系需要进一步理顺。高校招生、大学生就业、资助贫困生和后勤社会化等项改革还需要继续完善。教师队伍的质量、结构性问题较为突出,教育的各项改革有待继续深化。
第四,高等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我国教育投入一直未实现国家财政性教育支出占GDP4%的目标,其中,2004年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仅占GDP的0.63%,明显低于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高等教育投入结构不合理,财政性投入低于社会性投入。经费投入上的不足,使生均教育资源占有量明显不足,办学条件亟待改善。
对于当前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必须客观地、辩证地加以分析。必须看到,这些困难和问题是前进和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有的是社会深刻变革中的矛盾和问题在教育工作中的反映,有的是教育大发展中伴生并发的问题,有的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时期问题和深层次矛盾,今后前进中也还会出现许许多多新的困难和问题,所有这些都要通过改革和发展的办法予以解决。
3. 从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高度,准确把握新时期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任务
“十一五”时期是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教育系统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工作全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巩固成果、深化改革、提高质量、持续发展”,以素质教育为主题,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推进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里,高等教育必须着力把握以下三点:
第一,把高等教育工作重心放在提高质量上。高等教育必须坚持以发展为主题。发展具有丰富的内涵,它既是一个数量概念,也是一个质量概念,扩大规模是发展,提高质量也是发展。在前一阶段里,高等教育的规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绩巨大、方向正确,意义极其深远,可以说,没有前几年的跨越发展,就不会有今天生机勃勃的崭新局面。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今后一段时间,高等教育工作的着力点要更加集中在提高质量上,用更大的财力、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人才培养工作中,使质量更好,实现规模、质量、结构和效益的协调发展。
第二,进一步提升高等学校的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水平。高等学校要树立“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的观念,不断推进与科技创新和经济建设、与文化繁荣和社会进步的紧密结合,把高等学校的发展融入现代化建设之中。因此,要通过加强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加强对国家重大项目的集成和培育,增强高校承担国家重大科技攻关任务的能力。要进一步深化高校科技体制改革,探索建立产、学、研合作的良性机制,大力推进高校与科研院所、企业的合作,者力提高应用研究能力,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第三,扎实推进高等学校建设工作。实力靠发展,发展靠建设。高等学校建设应当建立在准确定位的基础上,形成各类高校合理定位、有效分工和相互合作的多样化格局。研究型大学和教学研究型大学只会是少数,大量普通本科院校应是以本科教学为主要方向,高等职业教育要培养大批实用型高技能人才。要大力加强学科建设,按照凝练学科方向、汇聚学科队伍、构筑学科基地的要求,全面提高学科建设水平。要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发挥高校培养和汇聚人才的优势,将人才工作与学校各方面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实现人才强校。要高度重视教学的规范化建设,其中,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学风建设、教学基地建设、教学队伍建设是最重要的教学基本建设,必须常抓不懈。要通过建设,使我国高等教育的整体办学水平和创新能力明显提高。
二、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高等学校教学工作
教学是人才培养的主渠道。教师通过教的环节,传道授业解惑,引导学生成人成才;学生通过学的过程,增长知识、提高能力、养成素质,特别是通过专业学习,成为本专业的专门人才。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又一代新人,是党和人民赋予高等学校光荣而神圣的历史使命。政府和群众花了那么多感情、那么多精力和那么多财力,把孩子送到高等学校,就是希望受到良好的教育。我们把质量抓上去了,学生成人成才了,人民群众才能满意,国家和社会的需求也才能得到满足。因此,做好高校教学工作,必须牢固确立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牢固确立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牢固确立教学工作在高等学校各项工作中的中心地位。
1.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高校教学工作,必须加大教学投入
第一,加大教学工作的精力投入。学校党政一把手是教学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经常深入教学第一线,了解教学工作,研究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教学工作为中心,全面统筹安排各项工作,其它工作要围绕教学工作展开。高校教师要把主要精力投入教学工作,正确处理好本职工作与社会兼职的关系,正确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时刻牢记教书育人的使命。教学管理人员要把主要精力投入管理和服务工作,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增强服务意识,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学生要把主要精力投入学习活动,学生在学期间一定要珍惜时间,努力学好本领,掌握真才实学。
第二,加大教学工作的经费投入。经费投入是衡量各级领导重视教学工作的“试金石”,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高等学校的领导是否重视教学工作,就要看教学经费投入落实得怎么样?今后,要确保更高的教学质量,一方面还要坚持艰苦奋斗、勤俭办学,另一方面就是要调整经费投入结构,保证增加教学工作经费,尤其是要大幅度增加实践教学的专项经费,尽快改变实践教学经费严重不足、教学条件不能满足需要的状况。为了加强职业教育,国家已经决定实施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计划,在重点专业领域建成 2000个实训基地。同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与同级财政部门积极协调,保证生均教学经费逐年有所增长,确保高等学校生均教育事业费拨款及时、足额到位。
第三,加大教学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建设国家精品课程是推进教学信息化的重要举措,以过三年的建设,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我们还要坚持做下去,关键在于让全国的学生和老师们都用起来。我们还要进一步采取措施,加强普通高校数字化管理平台、课程平台、服务平台、传输平台和优质资源建设,逐步实现教学及管理的网络化和数字化,达到信息资源的“共建、共知、共享”,进而推进高等学校教育资源对社会的开放,形成高等教育资源共享机制,扩大优质教学资源的领域和共享范围,以优质教学资源应用促进教学信息化建设。
2.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高校教学工作,必须强化教学管理
第一,加强制度建设,严格教学管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高等学校要根据新形势的要求,结合本校实际,健全和完善各项教学工作规章制度。要通过制度建设,规范教师的教学活动,规范教学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要从严治教,强化管理;确保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并对执行情况进行严格考核。要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加大新形势下教学管理规律的研究,不断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第二,加强学风建设,营造良好育人环境。学生要以学为主,勤奋刻苦;教师要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要坚持依法治教,严明学习纪律,严格考试管理、严肃考场纪律、严格评分标准,坚决遏制考试作弊现象。高等学校要对大学生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法制教育和诚信教育,培养大学生自强不息、诚实守信、勇于探索的精神,形成严谨的学术风气。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激励教师热爱学生、热爱教学、尽职尽责、倾情奉献。要把教授、副教授为本科学生上课作为一项基本制度,鼓励名师上讲台。要加强青年教师的培训,鼓励他们积极从事助教工作,使他们在协助主讲教师的过程中得到锻炼,不断成长。
第三,加强质量监控,完善质量保障体系。经过多年的探索,我们已经逐步建立起政府、高校和社会有机结合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开展教学评估,是实施质量监控、保证教学质量行之有效的手段,今后必须坚定不移地开展下去。实践证明,通过教学工作评估,可以把学校的教学基本建设、教学改革以及教学管理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但是,由于我国开展此项工作的时间还比较短,对于评估工作的管理、评估方案和评估指标体系的设计还有不科学的地方,还有待进一步检验和完善。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当前高校在准备教学评估的工作中,的确存在不少问题,社会、学生和学生家长的意见很大,更不能容忍的是,一些高校、一些老师在评估工作中,还弄虚作假、蒙混过关,我们决不能允许诚信缺失的现象在高校中存在。
3.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高校教学工作,必须深化教学改革
第一,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当前,提高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和难点。今后的各项改革,必须克服不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各种障碍,改革不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制度、模式和方法,努力营造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要花大力气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使我们的教育理念、内容、方法、手段和模式等适应时代进步、科技创新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要进一步更新教育思想观念,积极倡导研究性教学,引导大学生了解多种学术观点并开展讨论,提高自主学习和独立研究的能力。要让大学生通过参与教师科学研究项目或自主确定选题开展研究等多种形式,进行初步的探索性研究工作。
第二,大力加强实践性教学。知识来源于实践,能力来自于实践,素质更需要在实践中养成,各种实践教学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尤其重要。但是,当前的实践教学环节非常薄弱,严重制约了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大多数高校存在着实习实训经费短缺,实验材料供给不足,各类实习实训、社会实践环节普遍“缩水”的现象,这严重影响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今后必须大力加强实践教学,积极改革实验教学内容,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加强教学实验室建没,提高实验设备的共享程度和使用效率。要倡导产学研结合,积极拓展校企之间、校际之间、高校与科研单位之间的合作,并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制定合理的实践教学方案,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的特点和条件,建立有效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机制。教育部已把实践教学作为教学工作评估的关键指标之一,希望各高等学校高度重视这项工作。
第三,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推进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在巩固前一阶段教学改革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注重教育思想观念的更新,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关键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坚定不移地面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主战场,培养大批社会需要的各种类型的高质量人才,走多样化的人才培养之路。
本科教育要培养“知识面宽、基础扎实、能力强、素质高的专门人才。本科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为适应社会需求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也要认真考虑学生就业的需要,也要适应社会特别是用人单位的急切需求。我们要从两个方面加强本科人才培养的基础性和适应性,一方面,要进一步拓宽专业口径,增强大学生未来的适应能力;另一方面,要在高年级加强专业方向的灵活性,增强大学生就业的针对性。还要继续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着力提高大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国际交流能力。
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要进一步确立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观念,实现职业教育办学思想、办学模式、发展思路的根本转变。高等职业院校要更好地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紧密结合生产服务一线对人才的要求,实行灵活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
三、充分发挥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作用
成立新一届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是高等教育教学工作的一件大事。在人才培养工作中,要更好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使决策更加科学、学术更加民主、改革更有方向,必须充分发挥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作用。我时常回想,起作为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一员,与同事们共商教育教学改革大计,承担着一个学科领域提高教学质量的重任,乐在其中。作为高校教学工作战线的一个老兵,结合新一届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工作,我谈以下几点体会:
第一,教学指导委员会是教育部宏观管理教学工作的依靠力量。当前,高校教学工作遇到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很多,有许多重大的理论与实践问题需要我们去认真研究和思考,需要我们用科学的态度认真加以解决。而教学方面的制度设计、政策制订必须建立在学术研究的基础之上。随着教育部职能的转变,教学领域学术性的问题将会更多地转移给教学指导委员会,将有更多的工作委托教学指导委员会去做。因此,各位委员作为教育部的专家,要从国家长远战略需要出发,善于从全局的层面思考和处理问题,积极地主动地为教育部的宏观管理与决策提供咨询的意见和建议。
第二,教学指导委员会是指导高校教学工作和教学改革的骨干力量。指导高校的教学工作和教学改革是一个学术性强、要求高、难度大的工作,应当抱以科学严谨的态度,从当前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出发,切实为高校的发展当好参谋、服好务。这里,我要强调四点:一是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教学有周期长的特点,有循序渐进的规律,学生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高、素质的养成,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教学方面的任何改革都要稳妥进行。二是要坚持分类指导的原则,各高校的定位不同,其培养的规格要求和培养模式等也应不同的,要通过我们的工作,促进高校走多样化人才培养之路,办出特色。三是要把握教学改革的方向,提高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既是改革的方向,也是提高质量的内在要求。四是要加强教育教学研究,这是教学指导委员的好传统,要坚持下去。
第三,教学指导委员会是实现高校规范教学管理的推动力量。从严治教,强化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当前,保证良好的教学秩序,加强教学管理是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任务。教学指导委员会中的许多委员,都承担着高校的各级领导工作,因此,各位委员不仅要做好学科方面的专家,更应努力成为教育教学管理的专家,在推动本校规范教学管理的同时,发挥教指委的作用和影响,推动其他高校加强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第四,教学指导委员会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引领力量。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最为直接,是以其言传身教来教化学生、培养人才的。因此,深化教学改革的关键在教师,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也在教师。近年来,我国高校补充了广大批新教师,师资培养的任务繁重而紧迫。培养青年教师,不仅要提高他们的学历学位和学术水平,更要注重其严谨治学、认真执教、乐于奉献、尽职尽责的精神和品格的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要研究青年教师培养和成长的有效途径,引领他们在教学工作中得到锻炼,健康成长。
第五,教学指导委员会各位委员要自觉成为致力于教学工作、投身教学改革、加强自身学习、倡导优良学风的带头人。各位委员在学校教学工作和教学改革中,应该率先垂范;在参加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各项工作中,应该遵守章程、诚信自律、公平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