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繁体
投稿方式|加入收藏| 西财大主页
首页 > 攻坚印记 > 躬耕教坛 > 正文
躬耕教坛

一笔一世界 育人亦助人——文学院教师白忠德侧记

发布日期:2024-06-04点击量:

白忠德,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西安市作家协会散文创作委员会主任、西安市碑林区作协副主席、四川省大熊猫生态与文化建设促进会常务理事、西安财经大学文学院主任编辑。他是土生土长的秦岭人,从小在佛坪长大,1993进入我校学习,三年后毕业留校,先后从事新闻宣传、专任教师工作。多年来,他以爱为底色做有温度的教师,对待学生严慈相济,以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精神潜移默化着学生。他以文载道执笔育人,长期致力于秦岭动物生态散文创作,取得了较为瞩目的成果。他还热衷于公益事业,用行动传递爱与温暖。


生态文学的耕耘者

近日,白忠德创作的《朱朱历险记》,白忠德指导并参与撰写、文学院新闻与传播2023级研究生韩思雨主创的《熊猫寻医记》分获2024年“我是生态环境讲解员”陕西选拔赛暨陕西省科普讲解大赛预赛(生态环境赛道)一等奖这只是他获得的众多奖项中的两个。白忠德紧紧抓住生态这条主线,始终心系着秦岭和秦岭动物,多次回故乡体验、采风,以洗练的文笔、深沉的思考对故乡进行把脉反思,梳理、沉淀故乡风情、人文自然、社会变迁以面对面的接触、行走于山野的体验,讲述秦岭动植物的生存境况、保护发展,对比城市和山区生活的得失,从平民的视角表达对生态的思考、对秦岭的敬畏、对人和自然关系的反思全力倡导每个人的责任和担当及对自然万物的爱,尽力唤醒人们的生态意识、参与生态保护的自觉与热情。他深知,没有爱没有呵护,就没有理想的生态环境。生态之美的背后是人性之爱,一个人只有爱他人,才会爱万物。他的书写过程,就是对人与自然、人与动物、动物与自然关系的思考过程,让读者懂得以平等之心、真诚之意,与大自然中的生命个体进行交流对话。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一名业余作家,白忠德深知手中这支笔的分量与担当,希望通过文学作品的书写,提升秦岭大熊猫和秦岭生态文明建设的关注度和社会影响力,助推大秦岭地区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大熊猫是动物界的旗舰物种、‘联合国秘书长’‘国家元首’,人们对它们的国际关注度是最高的。要是能把这种动物保护热情,延伸到比其知名度低的生命体身上,那将是一切动物、植物乃至自然的福音。有了这样的生命意识和自觉观念,我们将改变对自然万物的态度,进而尊重爱护自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白忠德深情地说。


从《摘朵迎春花送你》到《斯世佛坪》,从《我的秦岭邻居》到《大熊猫:我的秦岭邻居》,从《风过余家沟》到《方舟:大熊猫》,他为秦岭写了许多书,作品中的秦岭极具人情味:为了爱情打群架的大熊猫,为了争食推推嚷嚷的金丝猴,为爱情忠贞坚守的朱鹮……每个情节都展示着秦岭深处令人动容的故事,由此给我们展现出一个和科普网站上不一样的秦岭:这里的动物都有灵气,大熊猫绵里藏针,金丝猴精灵敏锐,羚牛刚健持重,朱鹮矫捷高贵……一幕幕细致的描写,如一帧帧流转的画面再现不同生命的心灵镜像,读者由此而起波澜与感动:人与自然惺惺相惜,才是生命的最高境界。


这些作品赢得社会、媒体、同行的肯定与好评,发表在中国、美国、加拿大、瑞典等国家多家报刊,多篇生态散文被译为英语等多种语言,入选辅导教材、模拟试卷、全国农家书屋重点推荐目录,出版散文集12部,获首届吴伯箫散文奖、第二届大熊猫文化奖、第33届中国城市出版社优秀图书奖、2021年度陕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普及奖、陕西省科技厅2022年陕西省优秀科普作品等20多项。如秦岭动物生态散文集《我的秦岭邻居》,连续三次印刷,被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等100多家省级以上和知名大学图书馆收藏,获第七届冰心散文奖、呀诺达生态文学奖提名奖、陕西省作协年度优秀文学作品奖等。已故著名作家、中国作协副主席陈忠实曾评价:“我从这本集子里,感知到作家白忠德关于人类与动物和自然界和谐共生的良苦用心,这是一种美的情怀,亦是高尚的精神境界。”中国作协原副主席、陕西省作协主席贾平凹则对《大熊猫 我的秦岭邻居》予以好评,认为其文字“鲜活感性,有嚼头,不生涩,写作沉静,含而不露,把自己的观点和爱憎,包裹在文字里面……” 

除过创作秦岭生态文学,他还用行动传递生态意识,唤起人们对弱小生命的同情与悲悯。几年前,老家镇子上有人收购癞蛤蟆,白忠德的父亲捉了一编织袋,他听说后劝说父亲将它们放了而类似的例子并不少。他也曾多次为西安财经大学、陕西省果业中心、陕西省图书馆、陕西广播电视台、西安广播电视台、佛坪县、紫阳县、四川大学附属小学等单位做科普讲座或节目,推介秦岭和秦岭大熊猫。2022年应邀为陕西省生态环境厅当评委,辅导环保科普剧本,参加全国赛取得好成绩,他也受到生态环境部科技与财务司的表彰。

 

同学口中的“鹰老师

白忠德是写生态的,喜欢把自己比作天空飞翔的鹰,时常对学生讲鹰的矫健、锋利、勇猛。学生心里清楚,老师是把他们看作斑鸠、麻雀了,于是私下里称他“鹰老师”。最出名的要算“授课四原则”了。每学期第一次上课,就要宣布四条纪律,用他的话说是“四项原则”。


未经允许,不得在课堂玩手机,只要见到“犯规”者,先是警告,再是暂时没收。先前还有冒险的学生,被白老师将其座位调至第一排,在“鹰”的眼皮底下待着,想不专注都难。后来只要是白忠德的课,全班同学自觉把手机放进了学校定制的手机袋同学发言时,其他同学必须认真听白老师教会学生要做个认真倾听别人说话的人在他看来,真诚是做人的灵魂,他教育学生为人要真诚,不说谎不造假他几乎不让学生抄课件,要求带着一双眼睛和一颗心,认真完成课后作业,被同学们称为“作业逆天的老师”。作为汉语言文学1602、2002班导师,每学期末总会布置些阅读抄录写作任务,要求假期完成下学期开学后检查。他坚信抄书是有收成的,笔杆子功夫要到家,这个路非走不可。


“有‘鹰老师’的地方,就有爱,有快乐,有阳光雨露。”汉语2301班一位学生的话,道出了白忠德身上的一个特点。那就是他从不吝啬对学生的夸奖,无时无刻不在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学生们常听到类似“来,鼓掌”或“大家鼓励一下自己”的话,这时教室里就响起热烈持久的掌声。他常说,鼓掌是对同学们优点的褒扬,也是对其他同学向优秀学习的警醒,还有动了手、耳朵里进了声音大家听课就有精神。


讲课地点、方式不同,听课效果区别很大。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新奇感,天气好的时候,他会把写作课堂搬到校园,带着同学们认识丁香、玉兰、鸽子、灰喜鹊,教大家区分树叶、识别鸟鸣、观察叶脉、辨别花色,团坐在操场讲春天的泡桐花、秋天的梧桐叶和阳光、云彩,激发大家的想象联想思维。他相信,风的灵动与鸟的欢歌,比教室更能启发思维。人是不能在小屋子凭空编出好文字的,应当用心去感受生命的律动,聆听万物的声音,这样灵感与美自然会在笔下涌动。

自己从写作中受了益,也想叫学生吸取文学养分。他重视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无论是讲授大学语文、汉语写作,还是作品欣赏,每学期都会布置两篇作文。除过评点,他会把修改后的好作品存在电脑,等着出书、评奖、发表用。有个学生写的散文自己都忘了,没想到三年后白老师给发表了出来,激动地连声说谢谢。至于平时给学生答疑解惑,辅导作文,推荐学生加入文学团体、到报刊社实习的事儿,那就更多了。在他眼里,学生的事比天高,只要自己有能力总是乐意去做的。

在学生眼里白忠德算是名人了,平日里要忙自己的事,却愿意把更多的精力和热情给予他们,这也是同学们对“鹰老师”愈发敬重的缘由。他对学生要求严厉,甚至把大学生当中学生对待,常给那些不认真听讲、回答问题敷衍的学生唠叨光阴的紧迫、学习的要紧。对于期末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他会唤到办公室,仔细分析原因,寻找解决之道,还主动借给书,叮嘱他假期读书做笔记。

白忠德的无私付出,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不断地给学生以思想的启迪和文化的滋养赢得学生们的敬重爱戴。许多学生离校后仍不忘恩师,常以文章、书信、电话等形式向他表达感激怀念之情。秘书1701班王盼盼同学在《一只盘旋在财大上空的雄鹰》中写道:“白老师与别的老师不同,他不仅在课上传授知识,更多的是教会我们做人做事的道理。老师用自己丰富的人生阅历和自身体会,将自己悟出的道理和经验都传授给我们,让我们少走弯路,不断成长,一步步走上成才之路。

 

 

播撒爱的种子

一个认真的人,干什么都想干好。除却写作和教学,白忠德还在慈善事业上注入了爱、热情与付出。他常告诉学生,我们要怀一颗悲悯的心,即便能力再弱小,也要尽力帮助周围的人。


人性在爱心里升华,人性的光芒终将熠熠生辉。帮助别人,就是在拯救自己,让荒漠的心田变得丰润富足,让希望和美好相伴相随。可以说,是对故乡佛坪浓浓的爱,让他走上这条道的。从帮助老家的文学青年、上不起的高中生、看不起病的残疾人,到义卖书籍捐建“迎春花书舍”“迎春花助学基金”,又到发起“我为老家送粮油”救灾义举,再到联络创美集团捐资佛坪县、商南县文化教育、脱贫攻坚事业,他在慈善路上不断播撒爱的种子,让更多的人沐浴到社会的爱与温暖。

“我确实做了一点点公益,给一些个人、单位捐过款,引进过资金。这也提不上串串,说多了就变味了,只是想证明爱动物的人,会更爱人类。我在做善事时忘掉了不幸和烦恼,感到宁静自足,这是最好的收成。夏天夜里,老家飞舞着星星点点的虫子,带着一只只小小的灯笼。我是胆小的,可一见到萤火虫,仿佛路也不黑了,也不怯了。我的写作、教学、公益还都在路上,以后的日子就做只萤火虫吧,努力把那盏小灯笼点得更亮一些!”盯着地上一只缓慢爬行的蚂蚁,白忠德的话语里透着谦逊与凝重。

作者:吴婉婷 杨敏 赵惠幸子 倪露   编辑:吴婉婷  来源:宣传部 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