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繁体
投稿方式|加入收藏| 西财大主页
首页 > 攻坚印记 > 躬耕教坛 > 正文
躬耕教坛

人间有味是清欢——访公共管理学院郝耕老师

发布日期:2021-04-07点击量:


第一流人物,尘世间,也能找到清欢滋味的人物!”林清玄这样评价达到“清欢”境界的人。

清欢,指清淡的欢愉,指能品味到最本真、最纯粹滋味的境界。郝耕老师在教师一行浸淫37年,他身上有一股纯粹的匠气,一种“任尔东南西北风”的坚持,也有这样清欢的滋味。他将教书视为最幸福的事情,用半生的时间向教师行业的“第一流人物”——“大师”致敬前行。

能体会出清欢滋味的人物,无不是经历过风雨、品尝过世间百味的,这与天赋或者能力没有关系,这是只能在岁月的洗礼中收获和感悟的东西。郝耕老师将教师视为一生的事业,在这37年的历程中,也曾尝尽五味杂陈——酸甜苦辣咸。

        酸

酸,代表着人生中的努力与坚持。

郝耕老师最初走上教师道路是父亲的安排,从上第一节课到现在,郝老师早已深深体会到了做好一名老师的不易。

“老师讲的深了学生不懂你,讲的浅了学生不服你,讲的远了学生不理你,讲的近了学生烦你。当一个好老师,要将这深浅远近四个方面都拿捏好。”为了把控好这样微妙的距离,郝老师总是极力让自己与学生之间达成高度的信任。按照郝老师的习惯,新学期的第一节课是不讲课的。他总是要和学生聊聊别的事情,了解一下学生现在的学习状态,告诉他们自己将要以什么样的形式教什么内容等等,这样看似简单的事情总是能让郝老师与学生快速进入一种互相信任的状态。

郝老师非常喜欢钻研教学方面的事情,最开始他教授的哲学课有些内容总是过于抽象晦涩,为了方便学生理解,他逐渐形成了联系实际的教学风格让学生明白抽象的知识都在身边,知道如何用抽象的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尽管郝老师如今已到了走向退休的年纪,但他认真热情的教学态度比之许多年轻教师也是不遑多让。为了训练学生写论文的能力,他每周都要布置一篇论文,并且每一个人的论文他都会看过改过,甚至还要在课堂上挨个说明问题,一一改正。每个人一学期要写14篇论文,一个班70多名学生,统共将近1000多篇论文,这为郝耕老师带来极大的工作压力与工作量。他只能将作业带回家里,利用空余时间批改学生的作业。

                    甜

甜,代表幸福的感觉。

“这么多年了,我上课从来没有觉得累过。有时说话说到嗓子发哑不能出声,但我依旧不觉得累,心里只有幸福。”对于郝老师而言,教书是最幸福的事情,与学生待在一起是最快乐的时光。“人心都是肉长的,只要你用心去对待学生,学生就会良心对待你”,他始终认为老师做过的事情学生都会记得。回忆教书这么多年,郝老师曾获得许多奖项,有影响力大的,有含金量高的,但最让他自豪的,却是他2019年被评为西安财经大学“学生最喜爱的老师”。

对于郝耕老师来说,这个实实在在的奖项是对他最大的回报和褒奖。代表着他一颗滚烫的真心被学生们珍而重之的收藏着,代表着他数十年的付出从来没有白费,代表着他作为一名老师获得的最高的赞美。这个奖项不同于郝老师获得的其他奖项,这个奖是所有感谢他喜欢他的学生一票一票投出来的。甚至还有已经毕业多年的学生,在网上看到这个消息后,也带着30多年的感激为曾经的恩师投上一票。

郝老师从来不吝于对学生付出自己的感情,本以为是永远不能获得回应的单方面付出,学生却将千言万语寄托于每一票之中,尽数回报。这或许就是师生之间最完美的关系了——你记得我的付出,我给予你所有感动。

                    苦

苦,代表遇到的痛苦与磨难。

今年是郝耕老师教学的第38个年头,细数这些年的时光,印象最深刻的事情就是他曾被动进行过专业转型。郝老师最开始从事着哲学教学和研究,但因为某些原因,最终无奈转为了专业教学。他直言这对于他自己来说,是一次非常残酷的剥夺。因为他一直以来学习研究的对象都是哲学,也在哲学教学方面积累了很多,但现在因为专业转型,却再也没办法继续进行自己心爱学科的研究。

对于将教书视为一生理想的郝耕老师,最无奈和残忍的事情就是他今年已经到了退休的年纪。“我一点都不想离开,我还能上课,还能为学校做贡献,而且我认为我的学生也还需要我。” 无论是在人生规划还是职业指导上,郝老师都希望自己还可以为学生做些什么,只有在和学生的相处中,他才能感觉到自己的人生价值。郝老师直言认为自己一旦退休就没有任何事情可以干了,他希望可以让自己再多教几年书,让自己还能在这个岗位上奉献些许价值。

                  辣

辣,代表令人激动的过往。

“我当年可是有很多学生粉丝的”说起这个,郝耕老师每每控制不住的流露出骄傲的笑容。在郝老师还教授着哲学课程时,他就已经获得了许多学生的喜爱,那时他的选修课一学期的报名人数在刻意的控制下,依旧达到500人之多

2002年,为提升通识教育质量,郝耕老师在全校率先采用哈佛大学完全案例教学法,开新课《哲学案例分析》,年均选课人数近千人。

说起这门课程在当时的火爆程度,郝老师依旧是一脸的骄傲。那时的校园里,无论是图书馆、教学楼、宿舍还是饭堂,走到各处都能随时听到学生在讨论案例的声音,甚至学校的清洁工都知道今天讲的是哪一个案例。郝老师不拘于专业和院系,他的课堂上容纳着各个专业的学生,课堂内容上涉猎极广,学生们的积极性和活跃度也非常高,辩论讨论进行的如火如荼,大家集思广益良性竞争。直到今天,还有那一批已经毕业将近20年的学生,来感谢郝老师开设的这门课程对自己深远的影响。

                  咸

咸,代表时时品味的人生滋味。

“我毕业时可是充满理想的一代,国家改革开放百废待兴,正是需要人才的时候。”年轻时的郝耕老师就这样怀着一腔报国的热情投入到教书育人的行业里。当时的他还不知道这个决定会对自己产生的影响,仿佛只是一转眼的功夫,郝老师就已经到了可以传授人生经验的年纪了。时间没有消磨他的信念,反而让他愈发明确肯定自己的价值所在。

“学生代表的永远不止是一个人,往小说是一个家庭,往大说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也许正是清楚的意识到这一点,郝老师对于教师这个行业的热情才能经久不衰。他一直致力于培养能为国家做出贡献的人才,希望自己的学生都能学好本事报效祖国。郝耕老师的初心陪伴了他37年,一代又一代他的学生也继承着郝老师的意志走向社会,用所学为祖国的强盛添砖加瓦。这或许就是一名教师工作者,最大的欣慰了。

酸甜苦辣咸,是尘世给予人最大的考验,怀揣着最初的信念,抛弃或许曾经有过的功利心、目的性,千帆过尽,只剩一抹清欢,细细琢磨,逐渐回甘,这或许才称得上“世间第一流人物”。这是各行各业的人所追求的最终境界,在枯燥的工作中感受到简单的幸福,无不是有着大信念、大意志的人。有人为火箭焊接“心脏”,有人用手控制着0.002毫米的误差,有人延续着56000步的零失误,也有人用近40年的时间,一刻不停地去学习、去研究如何做一名真正的老师……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它是食材最本身的清香,是最清淡的滋味,是最简单的欢愉,却勾起人内心深处最纯粹的幸福和满足。这就是郝耕老师现在的状态,不用理会任何的五味杂陈,只是教书这件事本身,就已经带给他其他无法比拟的、绝对的幸福感。这也是西安财经大学的土壤中,无数如他一般的老教师的状态,最真实的不舍,最无私的付出,最纯粹的幸福,给予着人最真切的感动。



作者:大学生记者团 梁皓喆 指导老师 刘燕   编辑:刘燕  来源:西安财经大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