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繁体
投稿方式|加入收藏| 西财大主页
首页 > 攻坚印记 > 躬耕教坛 > 正文
躬耕教坛

“商洛好人”黄慧婷:奔走在大山深处的善行者

发布日期:2023-11-23点击量:

10月24日,在商洛市委文明办组织开展的2023年第三季度“商洛好人”评选活动中,我校商学院副教授九三支社组织委员黄慧婷荣获助人为乐类“商洛好人”荣誉称号。黄慧婷,一位平凡的大学教师,却用不平凡的行为,诠释着助人为乐的精神,展现了新时代教师心怀大爱、无私奉献的师德风采。生命的长短以时间计,生命的价值以奉献计。教师理应做真的种子,饱含生命的热情与渴望蓄势待发,无论落向贫瘠的岩缝,还是肥美的沃土,都会默默驻守,严爱相济、润己泽人近日,记者对黄慧婷进行了专访,让我们一起重温她的故事感受好人的磅礴力量。

不啻微芒显真情  造炬成阳暖人心

“看到乡亲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黄慧婷如是说。为助力家乡村民生活越来越好,黄慧婷已经扎根家乡默默开展4年多的帮扶工作......

黄慧婷是我校商学院副教授,生长于商州区牧护关镇铁炉子村。她说,老家是每一个人的精神家园。虽然因为工作她长期生活在西安,但生在商洛长在商洛的她时常挂念着老家的一草一木和父老乡亲。

山上的泉水一直是铁炉子村村民的饮用水来源, 2020年暴雨冲垮了村里收集过滤山泉水的蓄水池,一时间村里的饮用水问题让村民发愁犯难。黄慧婷多方奔走,最终在同学的帮助下联系到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申请到扶贫专项经费为村里修建了储水池,并铺设400多米长的饮水管道,甘甜纯净的饮用水通过管道输送进家家户户。2021年夏天家乡突发洪水,村里的桥和部分村道被冲垮了,得知此事后黄慧婷第一时间联系九三学社23名同学、朋友和弟弟等爱心人士筹集善款6万余元,修桥补路,化解了乡亲们的出行难题。

出行条件和饮水问题得到改善后,黄慧婷将目光投向村里常年没能安装上路灯的问题,她说“乡亲们十分羡慕邻村晚上都有盏盏路灯照明,这件事也一直被我记在心上。”2022年,黄慧婷与我校文学院白忠德老师一同出资5万余元为村里安装路灯81盏。在这个过程中她也曾受挫遇到不良商家,但她总能及时调整好心态继续前行。从挑选到安装黄慧婷全程亲力亲为,排除万难,确保路灯都能正常投入使用。她感慨道:“路灯冲破黑暗、传递光亮,夜晚的铁炉子村灯火通明,既方便了乡亲们夜间出行,又照亮了商洛的西大门。”

安装完路灯后,黄慧婷又有了下一步的新计划,2023年,她在学校副校长吴旺延及王蓉等同事、亲朋好友的共同支持下,为村里修建老年活动室。黄慧婷四处奔走联系多家生产厂商对比品质,最终挑选了三原县一工厂,在28.5平米活动板房建成后,她又安排货车从咸阳三原一路运送到铁炉子村。由于路途遥远、山路崎岖,在运送过程中活动室被磕碰受损,她亲自验收货物并联系厂家二次修复。“老年活动室里准备着桌椅棋牌,现在这里成了村里空巢老人们的专属场所,为他们的晚年生活带来了乐趣。”她微笑着说。在黄慧婷及诸多爱心人士的共同努力下,铁炉子村的各项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随着生活质量的显著提升,家乡的发展蒸蒸日上。

除了关心家乡的基础设施建设,黄慧婷还不忘为家乡的老人们送去关怀。铁炉子村大多数青壮年都在外务工,村里有83户空巢老人常年独自生活,感受不到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2020年疫情期间,黄慧婷购买2000多斤苹果分送给全村的空巢老人,在攀谈中问候他们的近况,为老人们送去温暖与祝福。2021年,黄慧婷向村里60岁以上患有高血压的老年人赠送电子血压计,仔细教他们使用方法和医疗常识,并叮嘱老人们要时常测量,注意身体。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黄慧婷也时刻心系家乡孩子们的教育问题,“家乡的孩子们大多家庭困难、物质匮乏,他们的父母多数在外务工,留守儿童比例高,这些山区孩子在物质和精神上都需要社会的关心和帮扶。”2021年,黄慧婷为3名家庭困难儿童资助9000元学费,减轻他们的求学压力。2023年,她联系西北工业大学为铁炉子小学学生开展“科技创新点亮精神火炬 科普教育助力乡村振兴”专项科普公益与捐赠活动,牧护关镇铁炉子小学44名师生走进西北工业大学校园,参观了水上图书馆及航空馆,开展观影活动,孩子们一张张稚嫩的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黄慧婷认为此次活动富有意义:很多孩子通过此次活动埋下了航空梦的种子,我们用自己的小情怀,点亮了孩子们的大梦想。”活动还为铁炉子小学赠送了25套“航小空”百变设计师教师培训课程,440册课外书籍及一架KB309多功能电子琴,给学生每人赠送了一套冲锋衣,不仅为孩子们提供了物质帮助,还满足了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为他们插上梦想的翅膀,带来了丰盛的精神食粮。

筚路蓝缕赤子心  栉风沐雨家乡情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黄慧婷身上浓浓的家乡情怀及回馈家乡的善举源于父亲的影响。黄慧婷的父亲原是政协委员,曾经在乡政府工作过一段时间,父亲是一位热心肠的人,村里以前没有电,在他的不懈努力下于1986年通上了电;村里有人盖房子,他主动帮忙为村民批庄基地;退休养老后,他夏天回老家避暑还不忘给老年人们做健康讲座、量血压。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下,黄慧婷的心中早早就埋下了回馈家乡的种子,她为家乡做的很多事情都是在父亲的大力支持下促成的父亲常说家乡养育了我们几代人,这里有我们的根,我们都要为家乡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直到去年去世前二十天,黄慧婷的父亲还牵挂着家乡的乡亲们,给姐弟几个叮嘱,“乡亲们农闲时没有去处,建个活动室可以供村里人农闲去玩,在一起聊天交流。”

在双亲的教导下,多年来黄慧婷一直心系家乡的发展。商洛市商州区牧护关位于秦岭山脉南坡、丹江源头,是高寒山区,山大沟深,自然生存条件恶劣,经济发展比较落后走出大山的黄慧婷深知乡亲们的生活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于是她多次主动联系热心公益的爱心人士,多方筹集资金,尽自己所能牵头为家乡贡献绵薄之力

三尺讲坛授华识  半寸素笔解疑章

师者匠心,止于至善;师者如光,微以致远在日常教学工作中,黄慧婷治学严谨、兢兢业业、成效颇丰。近年来,她发表论文二十篇,其中C刊3篇,C扩2篇,二类核心2篇,国际会议3篇主持完成了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课题、陕西省教育厅课题、一带一路课题项横向课题以及管理学校级金课项目参与完成了教育部以及省级、厅级等课题。在日常的教书育人工作中,她主讲管理学、企业文化与伦理、创业基础与就业指导、领导学等课程,对待教学工作务实勤恳。课堂成为她真正意义上的人生舞台,课上她教学有方,总能热情饱满、条理清晰地为学生们传授专业知识,以学生为中心开展交流研讨课下坚持学习新知识,钻研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一直以来,黄慧婷都具备高度的敬业精神和强烈的教育责任感。“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在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专业能力的同时,她还注重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以身作则成为学生思想的“把关人”、道德的“引路人”、灵魂的“守门员”。黄慧婷认为,为人师者要注重德才兼备,不仅要授学生谋事之才,更要传学生立世之德。她将德育融入日常的教学实践中,鼓励学生多行善事。在校园中黄慧婷也是同学们口中称道的好老师,只要生考研有需要,她总是尽力帮助,为他们整理真题、讲解专业难题;听闻学生生病时她送去补品看望,并叮嘱学生要提高免疫力;学生脚扭伤了请病假,她立刻放下手头事,开车送学生去医院,帮忙排队挂号并为学生支付医药费;疫情期间为生病的学生们送药……黄慧婷坚持以高尚的师德感染学生,以正直的品格引领学生,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为学生树立榜样,在做好事中言传身教,在诸多善举中追求立德树人身体力行为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引导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成人,她与学生亦师亦友,不少学生毕业后仍与她保持着密切联系。

暗淡轻黄体性柔  情疏迹远只留香

黄慧婷用一腔热血反哺家乡,在一件件善举中展现师者风范。她说“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乡亲们生活得更好,让孩子们从小有梦想,长大能为家乡发展作贡献。”在被评为2023年第三季度助人为乐类“商洛好人”后,黄慧婷感慨道:“今天的成绩和荣誉是属于大家的,在领导、同事、同学、朋友及家人等爱心人士的支持下我才能把这些事情做好,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力量是大家的力量,对此我充满感激,一定要把这些温暖传递下去。

初心可贵、坚守不易,心之所向、素履所往。在助人为乐、回馈家乡、造福乡里的路上,她依然斗志满满,步履不停,未来有着很多规划和目标,“我想要继续和爱心人士、慈善机构联手,资助村里那些家庭困难的孩子,在重阳节等节日给家乡的空巢老年们送去温暖,尽自己所能去做更多的好事”黄慧婷目光坚定地说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黄慧婷认为,“助人为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人为善、常做好事也能使自己得到精神和心理上的快乐和满足。”对于那些想要从事助人为乐工作的年轻人,她希望年轻人在做好本职工作、提升自我生活品质的同时,多关注社会上的弱势群体,多从事慈善活动,为建设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个典型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模范就是一座丰碑。从黄慧婷的故事中,我们看到了一颗热爱家乡、助人为乐的真挚之心,也感受到了甘当人梯、厚德修身的师者风范。在生命长河里,好教师如一根烛,似一盏灯,是一粒种子,悄悄地藏在讲课的语言里,书写的笔尖里,做事的行动里,落进每个学生的心田里引导学生“拔穗期”系好人生第一颗“纽扣”,让学生立大志、明大德、成经世致用之大才。好人就在我们身边,在平凡中创造不凡,身上所体现的奉献精神、工作态度、师德风范、人格品质,已经深深注入西财大的血脉,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什么是“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树立榜样力量在道德星空下引领前行方向......

近年来,学校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师德师风建设摆在首要位置,引导广大教师心怀“国之大者”,立德修身、潜心治学、甘于奉献,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当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着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祖国培育更多能够担当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作者:吴婉婷 孟赛   编辑:吴婉婷  来源: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