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繁体
投稿方式|加入收藏| 西财大主页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综合新闻
综合新闻

发挥名师示范作用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思政课教师队伍

发布日期:2024-03-20点击量: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办好思政课,离不开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专业化思政课教师队伍。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殷切期望。对标“3·18”讲话对思政课教师提出的高标准严要求,面对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发挥名师作用,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是当前办好思政课的重中之重。2023年,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陈晓莉工作室成功入选第二批陕西省思政课名师工作室,实现了我校省级名师工作室零的突破。这是我校教育教学改革推进年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和思政课教学改革工作所取得的重要成果。马克思主义学院按照“六有”标准,探索“名师引领、制度激励平台推进”建设模式,全力支持思政名师工作室建设,打造高素质育人团队,不断增强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推动学校在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提升思政课教育教学水平再上新台阶。

名师引领为牵引强化团队成长带动力

培养一批领军人物和优秀中青年教学团队,是切实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针对性的重大举措。工作室首期有教师11名,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3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8人,均为多年从事思政课教学科研工作的一线教师,是一支有仁爱之心、功底扎实、注重创新、爱岗敬业的教师团队。工作室负责人陈晓莉教授,二级教授,获得全国模范教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陕西省高层次人才“特支计划”教学名师领军人才、陕西省教书育人楷模、陕西省先进工作者、陕西省师德楷模、陕西省教学名师等人才计划和荣誉称号。


思政课具有高度的政治性、学术性和实践性,教学难度大,教学对象面广量大,梯队建设重要而迫切。学院建立青年教师导师制度,完善集体备课制度。通过名师示范课、教学大练兵集体备课会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青年教师学术沙龙、纵向项目申报指导会,发挥名师传帮带作用。工作室高度重视教学梯队的规划和建设,高度重视团队政治素养和师德师风建设;通过带头人表率作用、岗前培训、政治理论学习,强化团队政治素养;名师教授通过言传身教、教学指导、团队研讨、说课评课、科研帮带影响和引导青年教师爱岗敬业、钻研业务教书育人。工作室开展“名师面对面”“科研一对一”等教研活动,科研推动教学、实践引领教改;经多年努力,已基本建成了一支政治素质过硬、理论功底扎实、教学水平较高、实践能力较强的思政课教学科研团队。近年来,团队获批省级一流课程2门,获批省级特色线上课程1门,主持省部级教改项目5项,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先后7人在陕西省高校思政课教师大练兵”活动中获得“教学标兵”“教学能手”称号。团队3人入选我校“青年英才发展支持计划”,多位教师获得陕西高等学校优秀共产党员、陕西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先进个人、陕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以探索创新为支撑,彰显教研融合示范力

思政课建设需要坚实的学科支撑,思政课教学需要深厚的学术积淀。深入的理论研究能够为思政课建设筑牢学理性根基,扎实的教学技能增强思政课教师的教学底气。

建设优质课程。工作室在“概论”“德法”两门省级一流课程建设基础上,结合思政课教学内容多、变化速率快、教师水平要求高的特点,积极推进“一体二翼三结合”教学改革为核心的教学方法系统改革。以“学理性”为本体统摄整个教学内容和过程,包括实践教学全过程,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通过课程改革强化教师科研来搞清楚道理、哲理和学理确保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纯正性、系统性和严肃性。以“实践教学和考评机制”为二翼支撑以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学校与社会“三结合”为路径,努力实现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提升课程的高阶性,突出课程的创新性,增加课程的挑战度。

深化教学改革。对照思政课改革创新“八个相统一”基本遵循,积极探索教学方法改革包括规范提升常用教学方法,如讨论式、启发式、案例教学等依托我校思政教育实践教学新模式构建和新思路设计,积极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面对社会和大学生日趋变化的多元需求对思政课传统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提出的新挑战,工作室主持人认真思考,长期实践勇于探索,提炼升华为“面向社会、实践育人”的“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即坚持以课堂实践为主阵地,以校园实践和社会实践为延伸,以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为保障。研究探讨课堂内的参与型实践——校园内的体验性实践——社会中的拓展性实践——考核模式的综合性评价等四个模块有机衔接的具体措施和操作方案加强应用中的规范性、操作性和实效性。工作室成员有关思政课实践教学研究获批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专项课题、陕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

提高科研能力。“良师必定学者”,深度开展基础理论研究,推动理论研究成果反哺教学支撑教学。依托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省统一战线理论研究基地陕西省政协理论与实践研究基地“陕西省中共党史人物知识科普基地”大科研学术和社会服务平台,充分发挥学术带头和组织凝聚作用,准确把握学科发展方向,围绕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统一战线与地方治理、政协协商与社会治理、中共党史人物研究等研究方向,帮助教师梳理学科前沿及当前各学科关注的焦点、难点,组织教师进行交流讨论,激发教师研究的兴趣和灵感在研究方向、研究领域、研究问题、论文写作等方面对青年教师予以指导和帮助,培养青年教师学术研究能力。团队主持国家重大项目子课题1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5项,教育部及省级重大及一般项目30多项。出版专著10余部,13篇论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成果获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3项,全国统战理论政策创新成果二等奖3项这些成果不仅获得了较好的社会评价,同时把科研新成果的真知灼见融入课堂教学,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科研成果支撑教学内容,从而提升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科研含量、问题意识和现实关怀,使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焕发出更大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

以服务社会为目标,发挥宣传思想引导力

聚焦思政课“讲道理”这一本质,打造理论宣讲与咨政服务团队,讲好中国故事谱写陕西新篇工作室多名成员是省委讲师团特聘专家统战智库宣讲专家、省乡村振兴干部培训专家、校内外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史党章宣讲专家。遵循“理论宣讲、统战智库、实践育人”三结合的工作原则,围绕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创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创新理论和四史教育培训等进行主题宣讲。近年来,工作室成员积极刊发党的创新理论阐释文章30多篇,在校内外开展理论宣讲60余场次。今后,工作室将积极推进“党的创新理论进基层”活动,组织中青年教师到村社进行宣讲。在社会服务方面,工作室强化问题意识和问题导向,既立足学科前沿,又聚焦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建议。研究成果和参政议政观点被中央编译局网、中国社会科学网、陕西新闻网等主流媒体转载,《陕西新闻联播》《陕西日报》《三秦都市报》《陕西政协》《各界导报》《陕西教育》等多家媒体宣传报道20余次。多项成果被陕西省社科院《成果要报》省政协《社情民意信息》等采用,多项成果获省市区领导同志批示,多篇建言获批实施。

名师引领谋发展铸魂育人增实效。工作室要抓好团队建设、抓好课程创优、抓好科研创新、抓好宣讲阐释,提升教师教学研究能力、学术研究能力和课程育人能力,形成一支省内具有一定影响力和知名度的高水平思政课教学科研团队,为推进我省“大思政课”建设贡献力量。 

作者:戴明涛   编辑:吴婉婷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