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下午,“法学学科评估暨法学教学与实践衔接机制创新论坛”在西安市高新区举办。本次论坛由我校主办,北京德恒(西咸新区)律师事务所协办。我校副校长吴旺延、上海政法学院副校长郑少华、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校长陈晓景、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院长宋晓燕、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院长鲁篱、上海大学法学院院长李凤章、上海政法学院刑事司法学院院长彭文华、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实验教学中心副主任张安毅、北京德恒(西咸新区)律师事务所主任闫玉新、高级合伙人宋欢等理论和实务界代表应邀参加论坛。
论坛开幕式由我校法学院副院长聂洪涛教授主持。副校长吴旺延教授发表致辞,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与感谢。他表示,随着依法治国的全面推进,对培养高素质法治人才、开展法学理论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他希望通过举办本次论坛,充分发挥各方优势,共建优秀法治人才培养平台,进一步推进理论教学与实践的深度融合,切实提高高素质复合型法治人才水平。
在主题研讨环节,上海政法学院副校长郑少华教授阐释了学科评估评什么、教学与实践衔接什么以及何为“法学+”的理念;同时分享了教师成果认定及法学教学和实践的具体做法;并表示在成果认定方面,要建立以质量为导向,多元化的评价标准,有效地教学科研激励机制,激励每位教师发挥自身特长。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校长陈晓景教授提出在法学学科建设发展方向上,要注重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统筹推进法学学科体系综合改革,构建协同高效的学科发展机制,以此推动学科体系综合改革,持续增强法学学科的核心竞争力。
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院长宋晓燕教授介绍了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在坚持长效实习制度的同时,积极创造条件,开设特色实务课程,让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培养具有坚实法学和金融学理论基础的“法金融合”的卓越财经法律人才的“上财模式”。
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院长鲁篱教授结合西南财经大学的学科专业特点,提出复合型法律人才培养,要强化学科交叉融合,以核心课程来塑造核心思维,打通不同学科屏障,为学生提供复合型的知识结构、复合型的思维以及多元化的人生发展道路的“西财模式”。
上海大学法学院院长李凤章教授在发言中说,配好、配强高层次人才是学科发展的基础,同时要深化教学科研改革,加大教学科研工作激励力度,持续激发教师的教学科研积极性。重点介绍了上海大学法学院“行业自主运行、学院监督考核”的“基地模式”。
上海政法学院刑事司法学院院长彭文华教授表示,要不断开拓法学实践类型,通过多元化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实践能力。要高度重视法学理论与实务的研讨活动,以科研为抓手,通过名家大讲堂、青年教师学术沙龙及读书会等活动,营造出良好的科研氛围。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实验教学中心副主任张安毅教授对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成果进行分享和交流,重点介绍六个实验室为何是“实验”而非“实践”,如何通过真案代理与法律援助的特色化教学,提高学生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德恒西咸律师事务所闫玉新主任表示,律所等法律实践部门能够为法学学科建设提供优质丰富的实践教学资源,要有计划地推进实务导师进课堂活动,将法律实务融入课堂,做好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的有机衔接与贯通,不断促进产教融合,实现校企互惠共赢。
我校法学院院长王波教授表示,在法学学科建设方面,西安财经大学形成了财经法学师资和应用法学研究的优势,与政法类、综合类院校错位发展,形成了“法律+经济+管理”的财经法律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实践教学方面,形成了社会实践引领的“课堂+基地+社会”三位一体的法学实践教育特色。
论坛闭幕式由王波教授主持。王波对专家发言予以高度评价,对各位专家对西安财经大学法学院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党的二十大以及中央两办《意见》为我国新时期的法学教育指明了发展方向,也给法学教育提出新的课题。本次论坛回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法学教育提出的挑战,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加强了我校与其他兄弟院校、法律实务部门的交流与合作,推动我校法学学科建设和法学教学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