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繁体
投稿方式|加入收藏| 西财大主页
首页 > 要闻聚焦 > 正文
要闻聚焦
要闻聚焦

厚植劳动情怀 共育生命美好——公共管理学院“开心农场”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正式揭牌

发布日期:2025-04-25点击量: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做到“五育”并举、“五育”融通,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增强学生的劳动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持续推进学院“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4月24日,公共管理学院后勤管理处联合建设的“开心农场”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正式揭牌。副校长傅彤、宁泽逵,学工部、后勤管理处、公共管理学院主要负责人,公共管理学院师生代表百余人参加活动,共同见证这一劳动教育与思政实践深度融合的创新平台正式启航。


培土播种,传递育人情怀

启动仪式上,傅彤、宁泽逵共同为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揭牌。宁泽逵表示,劳动教育是青年成长的必修课,是培养青年学生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途径,建立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对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开心农场不仅是实践课堂,更是学生提升自我修养、提高思想境界、锤炼高尚品格,构建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劳动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思政阵地。希望同学们珍惜在农场劳作学习的时光,在劳动与感恩中练就本领收获快乐。后勤管理处处长冀伟鸿宣读了《“劳动+”教育实践——“开心农场”项目实施方案》,学工部部长毛浓华为劳动教育指导老师颁发聘任证书,后勤管理处党委书记朱鸿昌为学院劳动教育实践小分队队长颁发聘任证书。师生们拿起园艺工具,翻土、播种、浇水,用实际行动践行劳动精神,播撒对劳动价值的深刻理解。



从田间到心间,全链条设计

作为学校“五育融合”改革的重要举措,“开心农场”基地突破传统劳动教育模式,构建“耕读体验+课程思政+社会实践+公益服务”的育人体系。基地分为若干个小块,每个小块分配给不同班级,学生进行自主管理和种植并将现场划分为教学实践区、生态种植区、成果展示区及志愿服务站四大功能模块,实现劳动技能培训、农耕文化传承、心理健康疗愈、公益助农实践等功能的有机整合。这片基地既是劳动实践育人的 “活课堂”,更是学生成长的“试验田”。同学们可以在此深耕细作,在劳动中涤荡浮躁、沉淀思考,感悟“足蒸暑土气”的艰辛与“天道酬勤”的真谛,传承劳动精神,将学科知识融入实践,在做中学、学中悟,珍惜时光,锤炼品格,以实际行动反哺社会,实现“一站式”全链条育人实效。劳动教育指导老师表示,将会认真备课,耐心细致地将植物种植的相关知识教授于学生,让同学们在理论学习的同时,了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珍惜劳动成果,尊重劳动者,崇尚工匠精神,体验“劳动最光荣”的本质意义。

“劳动教育+”,赋能成长新生态

基地将陆续推出“劳动教育+”系列项目,打造劳动教育新生态。一是打造“烹饪工坊”实践课堂。联合后勤集团开设烹饪课程,将丰收作物转化为美食制作素材,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劳动成果的价值;二是搭建“云农场”数字化平台。通过搭建线上劳动教育平台,实现劳动过程数字化记录与成果分享,拓展劳动教育的时间与空间维度;三是践行“劳动教育联盟”公益行动。与偏远山区中小学结对共建,通过农产品义卖资助乡村教育,让劳动成果惠及更多人群,传递社会责任感。行政管理2301生勾皓表示:“翻土时的汗水、等待发芽的期待,让我们对‘粒粒皆辛苦’有了更深的理解。这片土地教会我们的,远不止如何种菜。”

今后,这片融合文化与情怀的“育人沃土”将持续书写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生动篇章,让劳动精神在青年学子心中生根发芽,助力他们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青年。

作者:张丹   编辑:赵宝文  来源:公共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