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办好思政课的重大意义,为高校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五年来,学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围绕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聚焦“三全育人”,把专业课实践教学、思政课实践教学与社会调查有机结合,把思想政治教育同大学生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深度融合,形成“社会调查+思政教育”实践育人新模式,获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和专项项目立项,被《中国教育报》、新华社《高管信息·陕西》刊发,入选《陕西教育工作情况》和陕西省教育评价改革案例等奖励4项,持续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提质增效,实现了协同育人的多重效果。
以社会调查为载体,构建思政教育协同育人新模式
学校突出实践育人,于2012年设立“双周实践教学周”,每年组织学生分专业进行社会调查活动。2017年实施“夏季短学期”制,结合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分类制定实践教学标准,在第三小学期,由学校统筹、学院实施、专业课教师带队、思政课教师协同,成立“社会调查+思政教育”实践教学团队,带领各专业学生深入乡村田野、社区工厂,广泛开展为期一个月的社会调查。本科生大一侧重理想信念教育,大二侧重国情社情教育,大三侧重职业规划,大四侧重就业引导,研究生侧重立足实践科研报国,把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应用能力培养共同嵌入实践调查活动各环节。
校党委先后多次召开思政工作会议,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以社会实践为载体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办法》《加快构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实施方案》《关于“三全”育人的实施方案》《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深化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的实施方案》等相关制度,持续优化实践育人运行机制,为社会调查活动开展提供了制度保障。每年有200多名教师、近100支调研团队和1万多名学生参与社会调查。经过10多年的探索完善,学校形成了“社会调查+思政教育”实践育人新模式。
以社会调查为牵引,打造思政教育实践大平台
学校以“政府委托项目、专业课、思政课、第二课堂”四类社会调查为牵引,以“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为两翼,引导学生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推进“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三个融合,构建政府、社会、学校联合协同联动的思政教育实践育人共同体。
2018年以来,在“贫困县退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第三方评估”项目中,我校师生参与新疆、内蒙古、黑龙江、山西、陕西等全国8个省(自治区)、300余个行政村的调研实践工作,目睹了精准扶贫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和一个个可歌可泣的英雄模范故事,心灵被强烈震撼,精神时时沐浴洗礼。师生将所见、所感、所思、所悟诉之笔头,撰写出版50余万字的专著《祖国不会忘记》。在“陕西省消费环境指数编制”项目中,师生参与700余人次,调查了3万余名消费者、近4万多个经营主体,编制的《陕西省年度消费环境指数(CEI)报告》连续7年被陕西省政府采纳并向全社会发布。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中,我校社会实践小分队前往七里村开展采油调研活动,形成的调研报告入选共青团中央“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调研报告名单,团队获社会实践全国优秀团队;龙门AEP社会实践队深入韩城市中小企业以及政府,集中在健康产业和循环新材料产业两方面进行调研,团队获社会实践全国优秀团队。在秦岭生态环保公益系列调研活动中,我校阳光志愿服务队累计开展活动30余次,参与师生1000余人次,足迹遍布长安区、鄠邑区10余个峪口,陕西电视台全程跟拍报道白石峪环保活动。在“农村土地第二轮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评估”项目中,我校“乡村振兴与农业农村法治研究团队”对三原县新兴镇4个行政村、28个村民小组、1300户村民开展入户调研,出版专著《大思政在希望的田野上》。
学校深挖不同类型社会调查育人功能,将社会调查分为政府委托的品牌、专业课、思政课和“第二课堂”四个类型。政府委托的品牌社会调查由学校组织调研团队负责,专业课社会调查由教务处牵头和课程所在学院负责实施,思政课社会调查由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实施,学工部和团委负责第二课堂的社会调查。思政教育实践大平台的不断拓展有效推进了德智并举、德业融合和德能并进,使家国情怀、法治意识、社会责任、人文精神、仁爱之心等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有机融入社会调查活动,润物无声地引导学生将个人成长与祖国前途命运紧密相连,为学生成长成才打下坚实思想基础。
以社会调查为手段,激发思政教育主体活力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键在教师。”学校注重让教育者先受教育,发挥统计学科优势,开发出“十四五”全国统计规划教材《社会调查理论、方法与应用》,并在社会实践及实习实训月前期面向师生讲解,使我校师生掌握了社会调查基本理论和方法。在社会调查中,教师深入田间地头,贴近百姓生活,观察思考我国经济社会及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深入了解了国情民情,对教育强国战略的重要意义有了深刻的理解,教书育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进一步增强。在调查项目实施过程中,思政课教师辅助专业课教师现场教学,结合不同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共同梳理挖掘潜在的思政元素,有效促进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协同对接,出版的《经济学科课程思政教学指南》成为经济学学科理论和课程思政结合落地的标志性成果。同时,社会调查有效反哺思政教育,思政课教师在社会调查过程中注重收集积累素材,把所见、所感、所悟转化为典型鲜活的事例融入课堂教学,让思政课更具有亲和力和感染力,思政课堂充满了时代的气息和田野的味道。近年来,我校思政课教师深度参与社会调查活动120余人次。“通过参与社会调查丰富了基层经验、了解了国情民情、乡村振兴和学生的成长,把思政之‘盐’溶入教育之‘汤’,不断提升课程思政实效,助推立德树人要求落实落地落细。”参与教师感慨地说。
学校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落实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要求,巩固拓展“社会调查+思政教育”育人品牌,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结合深化“三个年”活动,充分发挥实践育人新模式效能,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做贡献、长才干,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