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上午,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省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生态环境部秦岭保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秦岭博物馆首席顾问党双忍教授做客经济学院“常宁经济论坛”,作题为“绿色生产力——高质量发展的驱动机制”的学术报告。发展规划处处长任维哲教授、经济学院领导班子、近三年新进博士以及部分硕士研究生共七十余人聆听报告。经济学院院长宋敏教授主持。
党双忍赠送了经济学院《绿色未来》《林政之变》两本书。
报告中,党双忍回顾了马克思五种社会形态,从元质态生产力出发,构建了经济的生态逻辑,指出社会生产力建立在自然生产力之上,自然生产力是元质生产力,社会生产力是次生质态生产力;并以猎业质态生产力、农业质态生产力、工业质态生产力为递进简述了社会发展过程中人类行为的负外部性以及面临的绿色挑战。他认为,生态系统功能衰退最终将影响人的生存与发展,生态环境管理仅能治标,发展绿色生产力才能治本。
在此基础上,党双忍提出智业质态生产力和绿色质态生产力,指出智业是继工业之后的第三次主导产业,智业革命影响力远超工业革命,并进一步从生产力质态空间格局的角度刻画了人类圈将发生的颠覆性变化。最后,他聚焦于绿色质态棱镜、绿色质态DNA以及绿色质态替代等内容,详细剖析了绿色生产力原理,引出绿色GDP的概念。党双忍总结表示,向绿转型时代已经到来,生产力进化的最新形态即是绿色生产力。
本次报告有助于深入理解经济结构和生态结构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为生态经济学研究提供更为坚实的理论基础,推动该领域进一步发展。
讲座结束后,党双忍与现场师生就绿色生产力相关问题进行互动交流。
党双忍,生态文化学者、经济学教授。1963年生于陕西省蒲城县。1985年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现任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省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生态环境部秦岭保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秦岭博物馆首席顾问。曾担任陕西省林业局局长、党组书记,兼任陕西省林业科学院院长、大秦岭研究院院长。在从政之余,致力于推进人与自然再平衡、生态空间理论与实践创新,构建秦岭学知识体系。先后出版《秦岭简史》《中国秦岭》《中国树文化(四卷本)》《学习力》《绿色未来——生态空间理论与实践》《林政之变——21世纪中国林政大趋势》《制度并轨与城乡统筹》《“三农”治理策论》《知识农业与农业转型》等多部著作。其中《秦岭简史》《中国树文化(四卷本)》被耶鲁大学图书馆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