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下午,国家级项目申报校内经验交流会在长安校区图书馆四楼培训室如期举行,标志着我校2017年国家级项目申报动员工作拉开帷幕。学校相关十个部门40余人参加了交流。会议由科研处刘小冬处长主持。
刘小冬处长在发言中指出,国家级项目不仅是我国科学研究最高级别的项目,也是衡量一个单位科研水平的重要指标,获得国家级项目是研究者研究水平的体现。他特别强调了国家级项目在学校推进“一流学科、一流专业”建设和创建特色鲜明高水平财经大学中的重要性,同时就我校2017年国家级项目申报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
交流会上,法学院院长白呈明教授、研究生部副部长焦兵教授和商学院张涛博士先后进行了经验交流发言。白呈明教授详细讲述了自己成功申报两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历程,结合自身申报经历,从“态度、学识、技术”三个方面切入,指出成功申报课题需要有积极的心态和坚韧的毅力,稳定的研究方向和长期的积累奠定了成功的基础,鼓励青年教师在自己的领域多投入、多关注,争取厚积薄发。焦兵教授精心选择了多个国家社科基金成功申报范本,针对选题、文献综述、创新点、参考文献等指标和申报书规范性填写的重要性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解读,分享了自己的申报心得。商学院张涛博士作为成功申报并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青年代表,以“从科学问题的凝练到研究设计的完成”为主题,从基金研究的思路和标书的撰写等方面分享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申报体会。现场互动环节中,他们还与参会老师们积极进行了沟通交流。
科研处夏绪梅副处长作总结发言。感谢全校教师科研人员对科学研究发展所做的贡献,向各参会老师提出要结合自己的研究领域,找准方向,积极准备申报。
国家社科基金和自然基金是我国科学研究最高级别的项目,对学校的发展至关重要。据悉,为了进一步做好我校2017年度国家基金项目申报工作、提高申报质量,科研处将开展国家级项目申报动员系列活动,本次经验交流会是该系列的首场会议。接下来,科研处将安排三个阶段的申报工作:校内经验交流阶段(11月16日-11月30日),邀请校内科研骨干教师做经验交流;校外专家申报辅导阶段(12月8日-12月15日),邀请国家项目省级管理部门资深管理人员和国家级项目申报方面有经验的省内知名专家做专题报告;国家基金申报材料专家指导阶段(12月下旬),组织基金申请书填写注意事项培训,并聘请资深专家逐项进行论证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