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繁体
投稿方式|加入收藏| 西财大主页
首页 > 要闻聚焦 > 正文
要闻聚焦
要闻聚焦

回望扶贫感党恩——我校召开“扶贫评估+思政教育”师生座谈会

发布日期:2021-03-26点击量:

3月26日下午,我校在长安校区一楼会议室召开党史学习教育系列活动——“扶贫评估+思政教育”师生座谈会。校党委书记杨涛、校党委副书记李国武,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宣传部、学工部、团委、扶贫工作办公室、教务处、教师工作部、马克思主义学院等部门负责人,“扶贫评估 致敬祖国”宣讲团师生,马克思主义学院参与扶贫评估教师及青年教师代表,青马班学员代表参加会议。会议由校党委副书记李国武主持。


座谈会上,李国武简要介绍了此次会议召开的背景和意义。他指出,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数百万扶贫干部将最美的年华无私奉献给了脱贫事业,涌现出许多感人肺腑的先进事迹。我校把参加脱贫攻坚第三方评估的收获带进大学的思政讲堂,是贯彻落实“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教育根本问题进行的积极探索,把学生横跨东西几千公里的乡土实践转化为触动心灵的思想政治课。这一堂特殊的思政课必将成为学生青春飞扬的动力和青春搏击的能量,也会成为高校探索立德树人育人机制新路径的助推器。

“扶贫评估 致敬祖国”宣讲团师生交流了对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的感受。我校参与贫困县退出第三方评估工作的7名研究生代表金博、石玉、姜文昕、梁垚、蒋煜宇、王岩、郭慧捷分别讲述了在精准扶贫第三方评估调研过程中出现的涤荡心灵的典型案例,并谈了自己的感悟。他们纷纷表示,数百万扶贫干部们在脱贫攻坚工作中苦干实干,才使脱贫攻坚取得了如此举世瞩目的成就。这是一场鲜活的爱国主义教育,通过社会实践调研让参与评估的师生们深入田间地头了解国情、体会民情,深刻感受到国家精准扶贫的好政策造福千家万户,增强了大家的责任感和爱国情怀。


听取了学生参与扶贫工作的感受后,杨涛书记亲切地与同学们进行了交流。他关切地问同学们投身社会实践、参与扶贫工作学习到的知识与在校传统学习相比有什么区别,对学业产生了什么影响?参与扶贫工作之前和之后相比较,个人的人生目标、思想理念、行为习惯等方面有什么明显变化?参与扶贫工作对今后走向工作岗位有什么影响?与会学生纷纷回答了杨涛书记的问题,畅谈了自己在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收获,现场气氛轻松热烈。

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长、研究生院副院长宋敏作为我校参与贫困县退出第三方评估工作的教师代表,他结合自己的一线经历谈了感悟。他说,伟大的脱贫攻坚战已经结束,但留下了一笔丰富的脱贫攻坚精神,要讲好扶贫故事、宣传好扶贫事迹;要借鉴中国人民大学“千人百村”的品牌项目,鼓励学生开展政策宣讲、扶贫支教、法律普及等社会服务活动,推动建立中国农村社会调查数据库,促进实践育人与教学科研深度融合,帮助参与师生增强扎根中国大地、研究中国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心里有爱、肩上有责、脚下有泥、胸中有理”的新时代青年;要继续做好我校“扶贫评估+思政教育”的品牌,多个学院形成合力,打好大思政格局。结合调研实际,把鲜活的思政课素材带入课堂,不断增强大学生“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代表任艳妮、李转结合“扶贫评估+思政教育”经历,交流了对习近平总书记“‘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的学习感悟。任艳妮结合自己参加山西省贫困县退出第三方专项评估调研工作经历谈到,善用“大思政课”,是对社会、学校、更是对思政课教师的考验和要求。思政课教师要想把课讲得鲜活,必须要经过亲身的实践体验和锻炼。在参与第三方评估工作中,自己深刻感受到理论与实践相对接的震撼感,为今后的课堂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料,也受到了精神上的洗礼。要以社会调查“大思政课”为载体,构建我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实践教学协同育人机制,让社会调查成为“行走的思政课堂”,让思政课真正走出课堂“活”起来。李转在交流中表示,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深入挖掘在脱贫攻坚过程中的感人事迹和生动故事,用最鲜活的思政素材不断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对于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亲和力和针对性,发挥思政课在立德树人中的主渠道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她说,要引导学生在扶贫故事中理解和认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理解和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理解和认识全面深化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高校思政课教师在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坚持把扶贫故事作为典型案例融入到思政课教学中,让学生在中国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中,深刻理解和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以及改革开放为什么“行”的历史必然性。

教务处处长王浩鸣、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闫团结、团委书记孙湉交流了“社会调查+思政教育”下一步工作思路。王浩鸣就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谈了我校采取的有效措施与成效及提高教师课程思政教学水平方法的个人体会,并对我校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进行了规划:要注重顶层设计,构建课程思政新格局;注重内容开发,打造课程思政新课堂;注重评价激励,建立课程思政新标准。闫团结谈到,马克思主义学院要落实学校2020年思政工作会议和研究生工作会议出台的相关文件,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调查活动,还要做好实践成果应用的问题,评选师生社会实践优秀感想文章,编辑出版系列优秀调查研究感想集,把调查中好的案例和事迹运用到教学活动中,推动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多样化。孙湉表示,校团委将围绕学校中心工作,聚焦主责主业,从体制机制入手,努力破解共青团“实践育人”的“中梗阻”问题;做实做强寒暑期校内校外实践活动,切实提升共青团服务学校中心大局的贡献度;深化青马工程改革,全面发挥青马学员大学生骨干的示范引领作用,引导青年骨干更多了解社会上的人和事,增加社会经历,体现自身价值。


杨涛在讲话中指出,此次交流座谈为与会师生上了一堂生动的思政课,让大家深受感动、鼓舞和教育,他为同学们在参与扶贫工作中所取得的进步感到由衷高兴。与会职能部门要把我校2020年思政工作会议精神出台的各项制度落实落细,通过制定制度巩固“社会实践+思政教育”模式,在今后的育人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宣传部、教务处、团委、马克思主义学院等部门要督促各单位将各项制度落实到位,把我校自己的特色品牌做实做好。把课堂教育、课外教学、社会实践和调查相结合,通过师生座谈会、宣讲会等多种方式达到育人效果,坚持打造好我校品牌,让更多师生受益。要提高政治站位,扎扎实实将工作落到实处,各单位要确定各自的“社会实践+思政教育”模式载体和特色品牌,构建学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实践教学协同育人机制。杨涛强调,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要打造“社会实践+思政教育”模式的新平台,学校要深入推进“社会实践+思政教育”模式,谋划和全面参与到乡村振兴的相关工作中,巩固脱贫攻坚的成果,走好乡村振兴之路。要用好师生宣讲团,讲好扶贫故事,通过分享亲身经历感悟让更多师生接受精神洗礼和爱国主义教育。杨涛希望即将毕业的大学生通过参与扶贫工作所得所获真正成为有时代担当的国家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李国武指出,相关部门要落实落细如何打造品牌、如何用好宣讲团成员、如何继续加强理论研究,宣讲团成员可以将党史学习教育相结合,为全校师生上党课,讲述脱贫攻坚中可歌可泣的典型事例。李国武谈到,脱贫攻坚精神也是党的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的党史,要继续宣讲和学习。他希望各部门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思想认识,深入推进我校“社会实践+思政教育”模式,增强目标意识,真抓实干,狠抓工作落实,不断推动新时代学校事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扶贫评估+思政教育”师生座谈会作为我校党史学习教育系列活动之一,目的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习近平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精神,按照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要求,知党爱党跟党走,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学生的“四个自信”,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通过师生对参与扶贫评估的亲身经历、所见所闻的交流座谈,感受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进一步教育引导广大干部师生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鼓舞斗志、明确方向,激励全校上下凝心聚力、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努力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财经大学,奋力谱写新时代陕西教育追赶超越新篇章。

作者:党委宣传部   编辑:吴婉婷 摄影:张杨  来源:西财大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