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陕西日报》刊发了题为“在扶贫评估中找到青春的答案”的新闻,报道了我校师生参与贫困县退出第三方评估工作情况及感想,现将全文予以转载。
本报记者 吕扬
“通过调研,我深刻体会到国家精准扶贫的好政策造福千家万户,让众多贫困地区的农民群众脱离贫困,生活质量显著提高,百姓过上好日子,造福后代。”西安财经大学统计学院2017级数量经济学研究生王希梦在参与贫困县退出第三方评估工作后感慨地说。
2018年11月至2020年6月,按照国务院扶贫办贫困县退出专项评估检查工作部署,西安财经大学26名教师、209名学生积极参与16个国家级和省级贫困县退出第三方评估调查工作,深入调查183个乡镇、415个村,完成了1.5万余份农户脱贫评估调查问卷,同学们将所思所想诉诸笔头,撰写了5册80余万字的《贫困县退出专项评估调研感想》。
西安财经大学参与贫困县退出第三方评估工作的师生的足迹东达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桦南县,西抵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恰县,南下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北上内蒙古自治区阿荣旗、奈曼旗和库伦旗。师生们从平原到高原、从河谷到山川、从田间到地头、从酷暑到寒冬,克服了高原反应、与少数民族的语言障碍和远程跋涉异地工作等多重考验,圆满完成了所承担的国家级和省级贫困县退出第三方评估任务。
西安财经大学老师宋敏表示:“脱贫攻坚是一堂生动的国情教育课,通过调研拓宽了师生们的视野,提高了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让师生们切身感受到党中央开展精准扶贫的重大意义,也增加了大家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师生们深切体会到了贫困地区的群众过去“盼温饱”、现在“盼环保”,过去“求生存”、现在“求生态”的美好愿望。师生们深入评估地区,对照“两不愁三保障”标准,通过访谈干部、入户调研、复查核实、反馈总结等环节,独立、客观、公正开展评估,亲眼看到贫困地区普遍解决了群众出行难、用电难、上学难、看病难、通信难等难题,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了保障,亲身感受到我国贫困地区发生的惊人巨变,真切体验到群众由穷变富、过上好日子的喜悦以及对党对国家的感激之情。
贫困地区老百姓生活有了盼头,奋进有了方向,大步走在共同富裕的路上。在乌恰县,师生们听到老百姓最常说的话就是“谢谢共产党,我们现在吃得饱、穿得暖,有电有水,交通也便利了,还有富民安居防震房,很幸福。我们一定守护好祖国的边境,每一座毡房都是一个流动的哨所,每一位牧民都是一个活着的界碑。”
一次评估实践就是一堂思政课、一场精神洗礼。西安财经大学的师生们用双脚丈量着祖国的土地,用心感知着国情、党情、民情。
调查中,师生们感受到扶贫干部顽强拼搏的事迹,就是一组组铿锵前行的时代音符,就是一堂堂生动的社会实践课,就是“社会调查+思政育人”的最好教材。
这一路,师生们目睹过新疆乌恰县吉根乡“人民楷模”布茹玛汗·毛勒朵50多年在祖国边防线上的默默坚守,聆听过“最美奋斗者”吴登云将一生奉献给帕米尔高原的动人故事。
精准扶贫政策深入人心,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效,一线扶贫者攻坚克难、敢于担当的勇气和坚毅,让师生们无比真切地触摸到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信仰、理想、国家、人民、责任、担当……这些滚烫的词语一次又一次在师生们的脑海里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大家的心灵被震撼。带着学习与收获,西安财经大学组成“扶贫评估、致敬祖国”师生宣讲团,并与陕西广播电视台共同录制20集系列专题片《我们都是接班人》,以切身的体会、鲜活的故事、生动的语言、震撼的画面,将一段段感人至深的故事进行还原。
“通过这次评估调查活动,我深刻意识到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始终不变的为民情怀和担当。农村基层党组织在这场摆脱贫困的战役中发挥了先锋模范的带头作用,成为带领乡村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全面展现了新时代共产党人的勇气、担当、责任和情怀。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能够自信地给学生讲述关于中国基层党员在扶贫攻坚中发生的那些最真实、最鲜活和最生动的故事。”西安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李转、任艳妮等深有感触地说,评估调查活动让他们为祖国的扶贫成就自豪。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他们要把这些收获带到课堂上,感染教育更多的学生。